诊断
根据患者滞产、妇科手术病史,以及阴道不自主漏尿的临床表现,再结合B超检查、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输尿管开口异位、压力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尿道憩室、结核性膀胱挛缩等疾病。
鉴别诊断
1、输尿管开口异位
二者都有漏尿表现,但输尿管开口异位为先天性泌尿道畸形,输尿管开口多位于尿道、阴道、子宫、宫颈、前庭处。可单侧或双侧,以单侧较常见。多伴有重肾或双输尿管。临床特点为持续漏尿同时有正常的分次排尿。静脉注射靛胭脂可确定异位输尿管口。
2、压力性尿失禁
能正常排小便,仅在腹压加大时方有尿漏出。病史上常有诱发尿失禁的因素,如分娩、阴道或尿道手术、外伤等。检查时尿道、膀胱及输尿管均无痿孔存在。
3、充盈性尿失禁
仅在有尿意时,有少许尿从尿道口溢出,而不能自排小便,膀胱内可导出大量尿液。此类患者往往有其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及有关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妇科检查无瘘孔存在。
4、急迫性尿失禁
中年妇女居多,排尿急迫、难以忍耐,有不能控制的感觉,但尿排后感轻松,失禁流出的尿量较多,有的可将膀胱内的尿液完全排空。膀胱镜、膀胱压力测均无尿肌异常收缩。
5、尿道憩室
排尿后尿失禁,失禁尿量相似;挤压阴道前壁见尿失禁;非持续性漏尿,常伴尿路感染。B超下尿道造影检查可确诊。妇科检查无瘘孔存在。
6、结核性膀胱挛缩
严重膀胱挛缩,膀胱容量仅约10ml,日夜排尿,次数可达百余次或呈尿失禁现象。但本病有其典型的结核病史,有较长期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妇科检查未见瘘口。排泄性尿路造影和膀胱镜检查可见典型结核病变。
膀胱阴道瘘根据瘘孔大小、数量及部位、膀胱功能受损情况、是否有合并症等可以分为简单型、复杂型和最复杂型。
1、简单型
简单型是指瘘孔<3cm的膀胱阴道瘘。
2、复杂型
复杂型膀胱阴道瘘是指瘘孔>4cm,无论是否合并膀胱功能受损(容积缩小、尿道离断),瘢痕累积膀胱三角或尿道膀胱连接处,多发性膀胱阴道瘘,膀胱宫颈阴道瘘,既往手术修补失败者。
3、最复杂型
最复杂型膀胱阴道瘘是指瘘口≥6cm,尿道离断或膀胱严重瘢痕化,瘘孔位于后穹窿,合并小膀胱或膀胱结石,放疗导致的尿瘘。
阴道囊肿通常不会自己消失,多数需通过医学干预处理,仅极少数因生理性原因短暂存在的小囊肿可能自行缓解,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阴道囊肿的形成多与组织结构异常或慢性刺激有关:常见类型包括中肾管囊肿、包涵性囊肿或巴氏腺囊肿。这些囊肿的囊壁由上皮细胞构成,会持续分泌液体,导致囊肿逐渐增大或维持现状,且阴道环境潮湿、易受摩擦,可能加重局部炎症或感染,进一步阻碍囊肿吸收。发现阴道囊肿后,建议先观察囊肿大小、位置及是否伴随症状。若囊肿较小、无症状,可暂不处理,但需每3-6个月复查妇科超声
在成年女性体内,子宫与阴道相连,子宫颈突入阴道内,从阴道外口到子宫腔,距离通常7-12厘米,个体间因年龄、生育情况等存在差异。阴道是连接外生殖器和子宫的肌性管道,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形态。子宫颈的下端伸入阴道顶端,构成了子宫与阴道的连接部位。未生育过的女性,阴道壁较为紧致,从阴道外口至子宫颈外口距离相对较短,一般在7-9厘米;经产妇由于分娩过程中阴道扩张,这段距离可能会增加至9-1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