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黏膜脱垂
尿道黏膜脱垂的诊断

诊断

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结合体格检查所见,多可做出诊断。血常规、尿常规、血清性激素检查等,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病因。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输尿管囊肿脱出、尿道肉阜、尿道癌、膀胱脱垂等疾病。

鉴别诊断

1、输尿管囊肿脱出异位输尿管囊肿经膀胱颈部和尿道脱出于尿道口外,成为一大而紫红色的肿块,形似尿道黏膜脱垂。但输尿管囊肿脱出多能自行复位,有时囊肿处可见到输尿管开口。但导尿管不能从囊肿中央插入。

2、尿道肉阜同为较易出血的尿道口肿块,相比之下,尿道肉阜体积较小,基底常附着于尿道口后壁。插入导尿管后,可见鲜红色息肉样肿块位于导尿管一侧,而非呈现外翻包绕状。

3、尿道癌为易出血的尿道口肿块。尿道触诊时可发现尿道增粗、变硬、肿块亦硬。腹股沟淋巴结及远处淋巴结可扪及增大、变硬的转移征象。活组织检查可明确其性质。

4、膀胱脱垂是指膀胱经尿道膨出的病变,多在腹压增加时发生。脱垂的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呈暗红色,酷似尿道黏膜脱垂。但膀胱脱垂肿物一般可还纳,有时还可见到膀胱三角区和输尿管开口。

尿道黏膜脱垂的类型

1、分型尿道黏膜脱垂分为部分型和完全型。

2、分度根据尿道黏膜脱垂的外观,将其分为4度。

(1)Ⅰ度:即为较小的环状或部分尿道黏膜脱垂,不伴有炎症;

(2)Ⅱ度:即环状尿道黏膜脱垂,伴有水肿;

(3)Ⅲ度:即尿道黏膜呈块状突出超出小阴唇,伴有局部充血、水肿;

(4)IV度:即尿道黏膜脱垂,伴有局部严重出血性炎症或坏死、溃烂、水肿。

疾病相关 更多»
电击尿道有副作用吗

电击尿道有副作用,可能造成尿道损伤、引发尿失禁,还可能导致感染等不良后果。电击尿道时,电流会对尿道产生直接作用。若电击强度较大,可能造成尿道黏膜损伤,使尿道口局部出现充血、水肿、渗血,伴有疼痛症状,严重时还会损伤尿道海绵体,造成局部血肿、排尿困难,甚至尿道狭窄,影响尿液排出。电击还可能干扰神经信号传递,导致膀胱括约肌失去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引发尿失禁。此外,电击尿道还可能破坏尿道正常生理环境,增加感染风险,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

瞿利军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前列腺
前列腺增生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肥大 前列腺囊肿 细菌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痛
男性生殖
前列腺炎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肥大 输精管疼痛 前列腺钙化
尿液
肾结石 肾积水 肾衰竭 慢性肾炎 肾癌 肾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