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包括基因缺失或突变、介导甲状腺激素功能的辅助因子异常、酶缺失或活性降低、自身抗体增多等。
1、基因突变
甲状腺受体基因突变或缺失导致受体缺陷、数目减少,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亲和力降低,结合T3最大容量减少,干扰正常的受体功能,从而引起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障碍。也可能与硒蛋白合成基因突变有关。
2、受体后因素
由于介导甲状腺激素功能的辅助因子吟唱,如视黄酸样X受体、辅激活或辅阻遏因子等所致。
3、其他
下丘脑、垂体水平Ⅱ型5'-脱碘酶缺乏或活性降低、抗甲状腺激素自身抗体增多等也可能是影响因素。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通常是甲减的表现,而非甲亢。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对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垂体就会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试图刺激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此时TSH会偏高。而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对垂体产生负反馈抑制,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TSH会偏低
甲状腺二类结节是指在甲状腺超声检查中,根据TI-RADS(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标准,被判定为2类的结节。这类结节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恶性风险极低。TI-RADS分类标准是依据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如形态、边界、回声、钙化情况等,对结节的恶性风险进行分级。2类结节一般具有典型的良性超声特征,比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且没有可疑的钙化灶等。这意味着该结节大概率是甲状腺组织增生、囊肿或腺瘤等良性病变所形成的。不过,虽然2类结节恶性风险低,但仍需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