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疾病都可引起醛固酮缺乏症,最常见的病因是由于肾脏损伤导致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减少。另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也可引起本病,其中先天性原发性醛固酮缺乏症还与遗传有关。
基本病因
1、肾脏损伤
(1)各种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淀粉样变性、肾结石、肾囊肿等。
(2)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痛风肾等。
(3)其他疾病,如肝硬化、镰状细胞贫血、血色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4)药物,如长期服用β受体阻断剂、前列腺素抑制剂(如吲哚美辛)也可引起。
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肾上腺皮质受损,如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感染(结核常见)、脓毒血症、转移性肿瘤等。
3、遗传因素
先天性原发性醛固酮缺乏症与遗传有关,主要是由于胆固醇碳链酶缺乏导致醛固酮合成障碍。
4、假性醛固酮缺乏症
假性醛固酮缺乏症并不是真正的缺乏醛固酮,而是由于醛固酮受体(激素与受体结核才可以在患者体内发挥作用)或受体后缺陷,导致醛固酮无法在体内发挥正常的作用,出现假性醛固酮减少症。
危险因素
下列因素容易增加本病的患病风险:
1、患有某些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2、结核感染。
3、长期服用β受体阻断剂、前列腺素抑制剂等药物。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毛周角化症通常无法自愈,但症状可能随年龄增长或护理改善而减轻。毛周角化症是一种慢性毛囊角化性皮肤病,以毛囊口角化过度、形成针尖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为特征,常见于上臂外侧、大腿前侧等部位,冬季症状加重,夏季缓解。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约50%-70%的患者存在家族史,基因突变导致皮肤细胞代谢异常,这种遗传倾向难以通过自身调节逆转。维生素A缺乏、内分泌紊乱、皮肤干燥及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能加重病情。例如,维生素A缺乏会直接导致毛囊上皮角化异常,而干燥环境或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进一步刺激角质增生
血醛固酮具体指的是血浆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重要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