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脾虚湿盛是泄泻发病的关键,故以运脾化湿为泄泻的治疗法则。久泻以脾虚为主,当以健脾。因肝气乘脾,宜抑肝扶脾;因肾阳虚衰,宜温肾健脾;中气下陷者,宜升提;久泻不止者,宜固涩。需要注意的是久泄不可急于补涩,以免闭门留寇;也不可分利太过,应中病即止,以免耗伤正气。
药物治疗
1、肝气乘脾
(1)方药:痛泻要方加减。
(2)常用中药:白术、白芍、防风、陈皮。
(3)中成药:逍遥丸、固肠止泻丸、痛泻宁颗粒。
2、脾胃虚弱
(1)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肉、扁豆、砂仁、苡仁、桔梗、大枣。
(3)中成药: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
3、肾阳虚衰
(1)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
(2)常见中药: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大枣。
(3)中成药:四神丸、附子理中丸、固本益肠片。
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
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疗泄泻,体现了中医的特色疗法,无论是配穴治疗还是特效穴治疗往往能取得显著的疗效。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针灸疗法,也可以多种手段配合使用,相得益彰,疗效显著。主穴取天枢、神阙、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肝气乘脾加期门、太冲;脾胃虚弱加脾俞、足三里;肾阳虚衰加肾俞、命门、关元。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脾胃虚弱的患者,可隔姜灸、温和灸或温针灸,肾阳亏虚的患者可隔附子饼灸。
体虚导致的久泻,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来调节脾胃。可以用归脾丸或人参健脾丸来调节。可以口服氟沙星胶囊,整肠生等。饮食一定要清淡,少油腻,忌辛辣。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平时多吃山药,莲子,扁豆。要保证良好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多运动。
坐久手脚发麻可能与坐姿不当、血液循环不畅、神经受压、缺乏营养、疾病等有关。1.坐姿不当:如果坐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压迫到腿部和脚部的血管和神经,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和神经受压,从而出现手脚发麻的症状。2.血液循环不畅:久坐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回流受阻,使四肢末梢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出现手脚发麻的症状。3.神经受压:久坐可能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脊神经根,引起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4.缺乏营养:长期久坐可能会导致维生素B1缺乏,从而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