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本病中医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为主。病在肌表者,佐以疏风散邪;内入营血,兼以凉血;若内陷心肝者,兼以开窍熄风。病情急重的患者需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毒在肌肤
(1)若面红,口干,舌红,苔黄腻的患者,可加用山栀、黄芩、大黄。
(2)若血热严重的患者,可加用丹皮、紫草。
2、毒传心肝
(1)若神志昏迷的患者,加选用安宫牛黄丸。
(2)若抽搐的患者,可加用羚羊角、钩藤。
药物治疗
1、毒在肌肤
(1)方药:犀角解毒饮加减。
(2)常用中药:犀角、黄连、连翘、金银花、赤芍、生地、防风、荆芥、牛蒡子。
(3)中成药:七味新消丸。
2、毒传心肝
(1)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2)常用中药:犀角、丹皮、赤芍、石膏、知母、黄芩、栀子、竹叶、黄连、连翘、玄参、生地。
(3)中成药:紫雪丹、安宫牛黄丸、如意金黄散。
其他治疗
1、体针疗法
可取合谷、曲池、血海、委中、阿是穴等穴进行针刺治疗。风热上扰可加风门、大椎穴。湿热蘊结可加阴陵泉、内庭、丰隆穴。胎火蕴毒可加中冲、大椎、水沟穴。胸闷心烦可加内关、膻中穴。呕吐可加内关、中脘穴。
2、耳针治疗
可取神门、肾上腺、皮质下、枕等耳穴,毫针中强度刺激,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3、刺络拔罐
皮损局部用三棱针散刺或皮肤针叩刺,使其少量出血,然后加拔火罐。
赤白带下是中医病症名,指女性阴道分泌物颜色红白相杂,状如黏液或夹有血丝,量多质稠或稀,常伴异味及阴部不适,多由湿热、肝郁或肾虚等因素导致。中医理论中,赤白带下的成因包括:湿热下注时,湿热与血搏结致带下赤白;肝郁化火可损伤冲任,使血随带下而出;肾虚则封藏失职,阴精滑脱兼夹血液。其表现为白带中混有红色黏液,或淡红色分泌物,可伴小腹坠胀、腰酸、阴部瘙痒或灼热感,严重时可见持续血性分泌物。现代医学中,此症状可见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宫颈息肉、宫颈癌前病变等,需结合妇科检查明确病因
天王补心丹作为一味中药方剂,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效,然其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其禁用与慎用情形需加以明确界定。禁用人群主要包括阳虚寒盛、温热内蕴、脾胃虚寒、胃纳欠佳以及痰湿留滞者。而孕妇与哺乳期妇女则属于慎用人群,因药物成分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故需特别谨慎。一、禁用人群1.阳虚寒盛者:此类人群体内阳气不足,寒邪内盛,而天王补心丹主要适用于阴虚血少、神志不安,服用可能加重病情。2.温热内蕴者:体内热邪亢盛,天王补心丹中的滋补成分可能助热生痰,使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