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周瘀斑

什么是脐周瘀斑?

  • 发病部位:腹腔及盆腔
  • 常见病因:
  • 挂号科室:皮肤病科
  • 检查项目:
  • 典型症状:
  • 注意事项:
什么是脐周瘀斑?

脐周瘀斑是一种以出现季肋部或脐周处皮下瘀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该病可作为各种急慢性胰腺炎的特征性表现。当患者出现慢性胰腺炎时,有胰液外渗至腹膜,可能导致脐周的皮肤可出现灶性蓝色变色斑,临床上称为Gray—Turner氏征,以胸部和腹部出现有网状青斑样棕绿色斑为主要表现。

相关医生 更多»
罗迪青

罗迪青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皮肤科

擅长: 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皮肤真菌感染、银屑病等皮肤病以及尖锐湿疣、梅毒、淋病等...

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电话:021-52889999(本院...

地址:总院: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东院:浦东新区红枫路525号(近明月路);北院:宝山区陆翔路108号(镜泊湖路518号);江苏路分部:江苏路796号;静安分院:上海市西康路259号(新闸路口);肝病门诊:上海市静安区长乐路1040号;西院:闵行区金光路958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电话:021-34186000(总机...

地址:总院: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永嘉路口);北院:嘉定区嘉定新城中心区(马陆镇)希望路999号;远洋分院: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174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

电话:025-85478999,02...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12号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电话:0731-85295999,0...

地址:本院: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五官科楼:韶山北路168号(湖南大剧院对面)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总院:西安市西五路157号;大明宫院区:西安市新城区建强路5号(圣远广场C座)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024-961200(总机),...

地址:沈阳和平区南京街155号

疾病相关 更多»
29周是怀孕几个月

怀孕是指女性体内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孕期通常以周来进行计算,而不是以月来计算的原因是因为月份的长度不同,周数的计算方式更加精确。通常来说,怀孕40周是一个完整的孕期,也就是10个月。从怀孕的第一天起,通常会持续40周。现在来看看29周是怀孕几个月。通常怀孕一个月为4周,所以29周的孕期是怀孕第7个月末到第8个月初。这标志着孕妇已经度过了大部分的怀孕时间,即将迎来宝宝的到来。在29周的孕期,宝宝的身体已经发育的非常完善。他们的肺部已经开始产生黏液,骨骼也在不断增长,头发也开始长出来

江燕萍 主任医师
孕35周补钙如何操作

怀孕35周,补钙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宝宝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孕妇的身体需要更多的钙来支持宝宝的骨骼和牙齿的发育,以及维持孕妇自身骨骼的健康。首先,孕妇可以通过食物来补充钙质。富含钙的食物包括奶制品、豆类、鱼虾海藻等。可以适量摄入这些食物,以满足孕妇和宝宝对钙的需求。其次,孕妇可以选择补充钙片。在补充钙片时,需要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钙片品牌和剂量。不要自行服用钙片,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江燕萍 主任医师
月经前两周胸部胀痛

月经前两周胸部胀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出现在月经周期的第二周,也就是排卵后的几天。这种症状被称为排卵期乳房胀痛,也叫做排卵期乳胀。排卵期乳房胀痛的原因是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在排卵期,卵巢会释放卵子,此时雌激素水平会急剧上升,这会导致乳腺组织增生和乳房胀痛。这种症状一般在月经开始后会自行缓解。除了排卵期乳房胀痛,乳房胀痛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孕前期的激素变化也会导致乳房胀痛;乳腺疾病,如乳腺囊肿、乳腺增生等,也可能引起乳房胀痛;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运动等也可能影响乳房的健康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孕34周3突然间尿多怎么回事

在怀孕34周3天时突然出现尿多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孕期生理变化:怀孕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从而使尿量增加。2.子宫压迫:随着胎儿的生长和子宫的增大,子宫可能会压迫膀胱,导致膀胱容量减小,储存尿液的能力下降,从而引起尿频。3.泌尿系统感染:怀孕后,女性的泌尿系统更容易受到感染。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4.其他原因:喝水过多、摄入过多的咖啡因或利尿剂等也可能导致尿多

江燕萍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皮肤病
带状疱疹 毛囊炎 尖锐湿疣 手足口病 水痘 风疹
黑癣 叠瓦癣 癣菌疹 毛癣 脓癣 明癣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