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狼疮
寻常狼疮的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是寻找并通过抗结核治疗清除体内潜藏的结核灶,防止耐药发生,减少细菌携带者。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全程。

药物治疗

1、口服抗结核药物

(1)分类

①一线治疗药物:有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链霉素、利福平、利福定、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其中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定、链霉素和吡嗪酰胺为杀菌药,其余为抑菌药。

②其他抗结核药物:对一线药物耐药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可选用二线药物,如卡那霉素、卷曲霉素或新的抗结核药物,如阿米卡星、氟喹诺酮类等,但此类药物价格昂贵或仍然有明显不良反应,应慎重使用。

(2)疗法

寻常狼疮选用2种杀菌药和1种抑菌药,称“三联”疗法。

(3)部分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

①应用异烟肼应注意监测肝功能,肝炎患者不宜长期口服。

②链霉素久用可以引起听神经损害等不良反应。

③利福平可引起少数患者有胃肠道反应,转氨酶暂时增高或血小板暂时减少。

④乙胺丁醇可引起少数患者肝功能异常,偶尔引起球后视神经炎。

2、局部治疗

1%普鲁卡因溶液加入2.5%异烟肼溶液中,在损害四周作环形皮下注射,或用链霉素和普鲁卡因溶液混合后注射于皮损内。

手术治疗

初起时损害不大,最好在周围正常皮肤处切除。

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1)阴虚痰热,痰气郁结证

①治法:养阴清热,化痰散结。

②方药:知柏地黄汤合二陈汤加减。

(2)阴虚湿热下注证

①治法:养阴清热,利湿活血。

②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

(3)痰瘀互结证

①治法:补肾滋阴,化痰散结。

②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味。

2、外治

(1)青黛膏外敷,有溃疡形成时可掺入八二丹或七三丹。

(2)形成溃疡时,用红油膏掺七三丹敷贴。

(3)皮损初期可外敷消核普或回阳玉龙膏,或阳和解凝音掺黑退消贴之。

中医治疗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相关解析
杨亚梦 主治医师

风湿免疫科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寻常狼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寻常狼疮主要是由于感染了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皮肤炎症,具体的治疗是需要针对患者的病症程度来考虑的,轻微的情况下建议针对性的口服免疫类药物配合激素进行控制治疗,严重的话也可以考虑局部刮除手术,外敷抗生素类软膏进行治疗,期间保持患处卫生清洁干燥。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寻常疣一直不治可以吗

寻常疣一直不治疗通常不可行,虽然部分病例可能自愈,但多数情况下会持续存在甚至加重,并存在传染风险。寻常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病毒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表皮基底层细胞,导致表皮异常增生形成疣体。其自愈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能力相关,免疫力较强者可能在1-2年内自行消退,但这一比例不足30%。若未及时干预,病毒会在局部持续复制,疣体可能逐渐增大、增多,甚至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或传染他人。疣体长期存在还会引发继发问题

王霞 副主任医师
寻常疣一直不治可以吗

寻常疣一直不治不可以。虽然部分寻常疣可能在数年时间内自行消退,但在等待自愈的过程中,会存在病情加重、传染他人及影响外观等风险。寻常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疣体初期为米粒大小的丘疹,后逐渐增大至黄豆甚至更大,表面粗糙、坚硬,呈灰褐色或正常肤色。若不治疗,疣体数量可能增多、体积增大,相邻疣体还可能融合成片,增加治疗难度。同时,寻常疣具有传染性,患者搔抓疣体后,再接触身体其他部位皮肤,可能导致病毒接种传播,引发新的疣体;还可能通过共用毛巾、衣物等传染给他人

刘仲荣 主任医师
寻常疣一般几年自愈

寻常疣多数患者一般在2~3年内自行消退,也有部分人需要更长时间,甚至超过5年,具体自愈时间因人而异。自愈的核心机制与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清除能力相关——免疫力较强者,免疫系统可更快识别并攻击感染细胞,促使疣体逐渐萎缩、脱落;而免疫力较弱者,病毒可能长期潜伏,导致自愈进程延迟。此外,疣体的数量、生长部位及日常护理情况也可能间接影响自愈:单个疣体通常比多发者更容易自愈,暴露于摩擦或易受刺激部位(如手部)的疣体,可能因反复损伤而延长自愈时间

王霞 副主任医师
红斑狼疮传染人吗

红斑狼疮不会传染人。传染是指病原体通过一定途径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另一个个体的过程,而红斑狼疮并非由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所以不具备传染性。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与红斑狼疮患者共同进餐、握手、拥抱,还是其他形式的密切接触,都不会导致健康人患病,因为没有传染性病原体参与传播过程。总结来说,红斑狼疮不是传染病,与患者正常接触不会被传染。虽然它不能传染,但红斑狼疮病情复杂,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害,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同时社会也应消除对红斑狼疮患者的误解与歧视,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于清宏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慢性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 癫痫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风湿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力衰竭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合并风湿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