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性类天疱疮
瘢痕性类天疱疮的治疗

治疗原则

瘢痕性类天疱疮的治疗取决于病情的程度和严重性,需根据多学科对受累组织的详细评估。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预防复发和防止瘢痕形成。对于轻中度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病情进展迅速且严重影响视力及通气功能的患者,应尽快控制症状。

药物治疗

1、皮质激素

该类药物能够抑制免疫反应,控制局部皮损,常用药物为泼尼松。激素治疗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需遵医嘱进行使用。

2、抗生素

该类药物可以避免感染,口腔损害除使用糖皮质激素外还可用庆大霉素漱口液或四环素漱口液漱口,另外常用的药物尚有氨苯砜、磺胺吡啶等。

3、免疫抑制剂

该类药物能抑制免疫反应,可单独或与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常用药物为环磷酰胺、甲氨喋呤、硫唑嘌呤和环孢素A。

手术治疗

1、对于眼部病变晚期并发眼表畸形者,可在药物完全控制了病情后考虑进行手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用角膜移植、同种异体的睑板移植、羊膜移植及睑缝合术等术式。

2、对于喉及气管形成瘢痕后导致不通畅时,可考虑进行瘢痕挛缩处切除术,以解除局部狭窄。

中医治疗

中医药对类天疱疮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等,临床根据具体情况辨证分析,选取合适的疗法,同时还需配合饮食及心理调护。

1、辨证论治

(1)外感邪毒型

①症状:皮损好发于胸、腹、背部、臀部,呈环状或多环状红斑,针头至绿豆大小水疱,偶有大疱及丘疹,疱壁紧张,黏膜损害较少发生。脉浮紧或浮数,舌质淡红,舌苔薄黄。

②治法:祛风清热,解毒利湿。

③方药:牛蒡解肌汤。

(2)气郁湿滞型

①症状:水疱发生于红斑基底上或正常皮肤上,水疱紧张丰满,内含浆液,壁厚不易破溃,水疱发展迅速,以躯干为主,多发于腹股沟、下腹、大腿伸侧。脉弦滑,舌质红,舌苔黄腻。

②治法:健脾理湿,解毒行气。

③方药:清脾甘露饮。

(3)肝胃热毒型

①症状:黏膜溃疡、糜烂,眼结膜损害严重。脉弦滑数,舌质红,舌苔黄腻。

②治法:清心肝胃火毒,利湿养阴。

③方药:解毒泻心汤。

2、中成药

常用的中成药有双黄连胶囊、炎必克胶囊、云芝多糖片、新癀片等。

3、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改善症状,体针常用的取穴为合谷、支沟、阳陵泉、曲池、外关、三阴交、太冲。

相关解析
汪治国 副主任医师

皮肤性病科 咸宁市中心医院

瘢痕性类天疱疮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疤痕性类天疱疮可以给医生治疗效果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可用类固醇激素,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清楚听主治医生的。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可以涂四环素药膏进行治疗,长在口腔里边的可以配合漱口液进行治疗。严重的话需要手术。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燕窝果是凉性还是热性

燕窝果性质偏凉,属于凉性水果,但具体寒性程度因人而异,体质偏热者适量食用可清热降火,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者过量食用可能引发不适。燕窝果的凉性特质源于其性味归经属性。中医认为,燕窝果性味甘、酸,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降火、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其凉性可中和体内热邪,缓解热病口渴、烦躁等症状,适合体质偏热或夏季食用。然而,凉性食物易伤阳气,若体质偏寒(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或脾胃虚弱(如易腹泻、腹胀)者过量食用,可能加重体内寒气,导致胃痛、胃胀、腹泻等不良反应

李红梅 主任医师
轴性近视如何控制治疗

轴性近视的控制治疗需结合光学矫正、行为干预、药物辅助及手术治疗,通过多维度措施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进展。1.光学矫正:框架眼镜是最基础且常用的矫正方式,需定期验光并更换合适度数的镜片。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塑形镜则能更精准地贴合角膜,其中OK镜通过夜间佩戴塑形角膜,白天可暂时提高裸眼视力,同时对青少年近视进展有较好的控制效果。2.行为干预: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眺望20英尺外的物体

李建良 副主任医师
恒格列净和达格列净是一类药吗

恒格列净和达格列净属于同一类药物,均为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适用于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血糖控制。从作用机制看,两者均靶向SGLT2蛋白。该蛋白在肾近端小管表达,负责重吸收约90%的滤过葡萄糖。通过抑制其活性,药物可降低肾糖阈,使多余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从而减少循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这一机制不依赖胰岛素分泌或敏感性,因此适用于单药治疗或与其他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联用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结节lung-rads2类是啥意思

Lung-RADS2类结节指通过胸部CT检查评估为良性的肺结节,恶性风险极低,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即可。Lung-RADS分级中,2类结节符合以下特征:纯磨玻璃结节≤5mm、实性结节≤8mm且无恶性征象,或明确为良性的钙化结节、纤维化灶。这类结节多为良性病变,生长缓慢或无生长,患者无需焦虑。根据指南,2类结节建议12个月后复查CT,若持续稳定可延长随访间隔,期间若结节大小、密度无变化,可维持分级;若出现增大或恶性特征,则需升级评估

吴汉生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皮肤病
带状疱疹 毛囊炎 尖锐湿疣 手足口病 水痘 风疹
黑癣 叠瓦癣 癣菌疹 毛癣 脓癣 明癣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