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的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获得性因素和遗传性因素相互作用有关。此外,还有多种危险因素(如病毒感染、酒精等)可促发本病。
基本病因
1、Ⅰ型(获得型或散发型)
由于某些获得性抑制因素,使肝细胞内的尿卟啉原脱羧酶(UROD)缺乏或活性下降,但其他组织中的酶活性正常。
2、Ⅱ型(家族型)
系UROD基因(位于1p34)突变到所致。酶异常存在于所有组织细胞中(包括肝脏),发病时酶浓度和活性下降50%~75%以上。
3、Ⅲ型(中毒型)
遗传性酶缺乏仅限于肝脏,与急性或慢性接触肝毒性物质有关,尤其是多卤碳氢化合物如六氯苯、二噁英等,这些化合物能抑制酶活性而引起本病。
4、其他
UROD抑制剂来源于肝脏。在肝脏、铁和细胞色素P4501A2作用下,酶抑制剂前体被活性氧氧化成酶抑制剂,后者与酶的催化部位结合,导致酶活性下降,尿卟啉增多,增多的尿卟啉从血浆渗入周围组织,引起曝光处的真皮上层产生光毒反应,导致浅层真皮细胞溶解,形成膜性空疱,进而扩大产生基底膜下大疱。
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
1、肝铁负荷过多
PCT患者多有肝铁负荷过多,其可能原因有血色病,化学性、病毒性肝损伤,血红蛋白沉积病等。在美国和北欧,约20%的PCT患者有遗传性血色病。
2、病毒感染
尤其是丙肝病毒感染,少数为甲肝病毒和乙肝病毒感染。伴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亦不在少数,艾滋病患者可有轻度卟啉异常,但水平较低,不足以发病。
3、酒精
PCT患者多有酗酒史,日消耗酒精40g的患者占30%~90%,患肝硬化的酗酒者中有2%发生PCT。
4、雌激素
超过1/4的女性患者发病与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关,停药后可使病情缓解。雌激素治疗前列腺癌可促使男性发生PCT。
5、与PCT有关的其他疾病
多见于红斑狼疮(系统性或皮肤型),其次为皮肌炎。此外,需行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恶性血液病、地中海贫血等,也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热原因。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如果发热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或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当艾滋病患者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时,抗生素治疗通常是有效的。因为抗生素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杀菌或抑菌,从而控制感染并缓解发热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热若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如病毒血症期,或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