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性肢痛症
红斑性肢痛症的诊断

在一定诱因下,阵发性出现双足红、肿、热、痛等特点,常可作出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及特征性临床表现,并结合血尿常规、血生化、微循环检查、皮肤临界温度试验等辅助检查综合判定,可做出临床诊断。

诊断依据

1、成年期发病。

2、出现肢端对称以足为主的阵发性红、肿、热、痛。

3、无局部感染及炎症。

4、受热、站立和运动后疼痛加剧,冷敷、抬高患肢和休息后疼痛减轻。

5、需排除可引起继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原发病。

鉴别诊断

对于每个首发病例,应积极排除冻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红斑性肢痛症有时是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的首发症状,应注意鉴别。

1、与冻疮相鉴别

二者病变部位均常在肢端,冻疮常见于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红斑性肢痛症一般是夏重冬轻,生化检查可以与冻疮相鉴别。

2、 与闭塞性脉管炎鉴别

闭塞性脉管炎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20~40岁发病,多有重度嗜烟历史,多在寒冷季节发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痛及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该病主要侵犯肢体,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脉及其伴行的静脉和浅静脉,受累血管呈现血管壁全层的非化脓性炎症,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管腔呈现进行性狭窄以至完全闭塞,引起肢体缺血而产生疼痛,严重者肢端可发生不易愈合的溃疡及其坏疽。

3、 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鉴别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因血容量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导致全身各脏器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早期可出现头痛、眩晕、疲乏、耳鸣、眼花、健忘等类似神经症症状。出血和血栓是本病的两个主要临床表现。红斑性肢痛症很少出现出血或血栓。

4、 与雷诺现象相鉴别

雷诺氏综合征多见于青年女性,寒冷为主要诱因。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以阵发性四肢肢端(主要是手指)对称的间歇发作,苍白、紫绀和潮红为其临床特点,常因情绪激动或受凉受寒所诱发。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5、 小腿红斑病

寒冷为小腿红斑病发病诱因,红斑以小腿为主,无明显疼痛。

6、 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相鉴别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起病缓慢,可累及任何周围神经,一般下肢重于上肢,以疼痛或感觉障碍为主,夜间明显。可通过检查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进行鉴别,比如糖耐量检查等。

红斑性肢痛症的类型

1、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

原发性可在任何年龄起病。

2、继发性红斑性肢痛症

继发性则多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和自身性免疫性疾病,也可见于多发性硬化、脊髓疾病、糖尿病、AIDS等疾病,此外,感染、应用某些药物和蕈中毒也可引起该病。

3、遗传性红斑性肢痛症

遗传性红斑性肢痛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有家族史,研究证明钠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发生突变或者表达异常与本病有关。

疾病相关 更多»
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治疗抑郁症吗

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一般可以用于抑郁症的辅助治疗,尤其是在缓解抑郁伴随的焦虑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请注意,其疗效可能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差异,且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作为一种抗焦虑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展现出一定的辅助作用。它通过选择性作用于脑内5-羟色胺再摄取的过程,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增加脑内5-羟色胺的浓度,进而发挥抗抑郁作用。此外,该药物还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紧张情绪,这些都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尿痛尿急吃什么药最好

尿痛尿急可能是由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道结石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吃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排石药物等药物好,需结合具体病因合理选择。1、抗生素:如果尿痛尿急是由尿路感染引起的,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呋辛酯胶囊、头孢克肟片等头孢类药物、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等喹诺酮类药物。2、α受体阻滞剂:对于前列腺炎引起的尿痛尿急,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甲磺酸多沙唑嗪片等是常用的治疗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松弛前列腺平滑肌,改善排尿困难的症状

罗勇 主任医师
恐艾症和艾滋病的区别

恐艾症和艾滋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二者的区别分别有病理机制、症状、检测指标等,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大家更好的了解自身可能出现的情况。1、病理机制:恐艾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个体对艾滋病的认知偏差,患者由于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可能会将正常现象误解为艾滋病的症状,从而产生过度担忧和恐慌的情绪。艾滋病则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攻击CD4+T细胞,导致免疫调节障碍和全面的免疫功能受损

刘赟 副主任医师
传染性软疣是hpv吗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一般情况下,传染性软疣并不是人乳头瘤病毒,两者在感染途径、所致疾病、临床表现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皮肤病,这种病毒属于痘病毒科,与HPV病毒在分类上存在显著差异。人乳头瘤病毒主要引发的是生殖器疣、寻常疣、扁平疣等皮肤病变,以及某些类型的癌症,如宫颈癌、肛门癌等。而传染性软疣则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半球状的丘疹,表面呈蜡样光泽,中间呈脐窝状,可以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多见于儿童以及免疫力较差的人群

江燕萍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皮肤病
带状疱疹 毛囊炎 尖锐湿疣 手足口病 水痘 风疹
黑癣 叠瓦癣 癣菌疹 毛癣 脓癣 明癣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