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加强护理。首先明确是原发性红斑肢痛症,还是继发性红斑肢痛症,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治疗以镇痛为主, 可运用药物镇痛及手术或药物注射阻断治疗。如果属于继发症,应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2、可以用冷水浸泡患肢或是冷敷,同时避免接触热刺激、按揉等。
3、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以选择非甾体抗炎药止痛。
药物治疗
1、阿司匹林
对继发于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疾病的红斑性肢痛症患者,可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
2、β-受体阻滞剂
口服普萘洛尔,可减轻大部分患者疼痛。
3、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部分患者对此类药物极为敏感,如文拉法辛、日舍曲林,此类药物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状态。
4、前列腺素
可松弛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改善营通路内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例如米索前列醇或静滴前列腺素。
5、其他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丙米嗪)、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地尔硫卓)、加巴喷丁、氯硝西泮、血管收缩剂、激素、自主神经调节剂、维生素类及利血平与氯丙嗪联合应用等也对红斑性肢痛症患者有治疗作用。
手术治疗
1、套式封闭,可用0.25%-0.5%普鲁卡因于患肢行套式封闭,连续3-7次。
2、也可选择骶管阻滞或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用药物进行局部注射,有止痛的效果。
中医治疗
红斑性肢痛病属于中医“痹证”“热痹”的范畴,历代医家认为其感受外感风寒、湿邪或风热湿邪,郁而化热,痹阻经络,风湿热邪相搏所致,或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蕴久而化热生毒, 扰动气血运行,致气血失调继而发病。本病的病变部位在经脉,累及肢体、关节、肌肉、筋骨,日久则耗伤气血,损伤肝肾;痹证日久可累及脏腑,出现脏腑痹。治疗以“清热泻毒、化瘀通络”为原则, 除此之外,针灸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1、辨证论治
(1)风湿热痹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疼痛,活动不利,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多兼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不安,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浮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剂:白虎加桂枝汤。
(2)痰瘀痹阻
临床表现:病程日久,肢体关节肿胀刺痛,痛有定处,夜间痛甚; 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甚则肌肉萎缩,有硬结,瘀斑,面色暗黧,肌肤甲错,眼睑浮肿,或痰多胸闷;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弦涩。
治法:化痰祛瘀,蠲痹通络。
方剂:双合汤。
(3)肝肾两虚
临床表现:痹证日久不愈,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头晕目眩,骨蒸潮热,面色潮红,心烦口干,失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舒筋活络。
方剂:独活寄生汤。
2、针灸治疗
取合谷、太冲合用“开四关”。取内关、曲池泄热通络,取阴陵泉、三阴交滋阴健脾,取太溪补益肾阴、平衡阴阳,取气端穴,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方法,疏通经络,直泄湿热火毒,剧痛顿减,以奏“通则不痛”之奇功。目前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无特殊的根治方法,临床观察表明,针刺加刺络放血治疗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奏效快,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其他治疗
可用超声波或超短波治疗,也可用短波紫外线照射的方法。
室性早搏是指心脏在心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心搏,它通常发生在心脏的室上部。室性早搏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频繁室性早搏,就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胸闷、气短等。造成频繁室性早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和心脏疾病有关,也可能和其他因素有关。一些初步认识到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脏肌肉收缩过早或过强、应激、过度疲劳、咖啡因、药物滥用等。频繁室性早搏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等。然而,大多数情况下,频繁室性早搏并不危险,只是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
月经不调和胸部疼痛是很多女性都会遇到的问题。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不规律,血量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或缩短等情况。胸部疼痛通常出现在月经前一周,是一种生理性的不适感,通常称为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情绪压力、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引起的。不过大部分情况下,月经不调属于生理现象,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在确保没有其他身体疾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作息时间,注意饮食均衡,加强运动等方式来改善月经不调的情况。如果月经不调情况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出现其他异常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