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样丘疹病
淋巴瘤样丘疹病的诊断

皮肤活检是淋巴瘤样丘疹病诊断的关键,仅依靠临床表现无法确诊。免疫组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此外,还需与急性苔癣样糠疹、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蕈样肉芽肿等相似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自发进展并消退的复发性丘疹和结节病史。

2、症状

皮肤的红色丘疹,可见不同时期的皮损共存,可能有溃疡、出血和坏死。

3、体征

紫红色的丘疹结节或出现脓疱、水疱等症状。

4、辅助检查

皮损皮肤活检,镜下可见大量炎症细胞,包括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有CD30表达。

鉴别诊断

1、急性苔癣痘疮样糠疹

二者临床特征相似,急性苔藓痘疮样糠疹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皮肤病,病理学上浸润细胞多数CD8+。

2、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成人多见,临床为单发或多发的结节、肿瘤或斑块,直径多大于1cm,表面常有破溃。病理学上真皮内瘤细胞弥漫性浸润, 75%以上肿瘤细胞表达CD30抗原。

3、蕈样肉芽肿

少数蕈样肉芽肿皮损表现为小丘疹,但通常不会自发消退。临床与本病难以鉴别,需要长期随访。

淋巴瘤样丘疹病的类型

1、A型(组织细胞样)

散在或群集的间变性大细胞混合较多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细胞组成,有时可见与R-S细胞类似的多核巨细胞,核分裂象常见,亲表皮现象可有可无。

2、B型(蕈样霉菌病样)

表皮常萎缩,真皮内浸润呈楔形或带状,浸润细胞由小至中等大小多形性淋巴样细胞组成,形态不规则,多呈脑回状,染色质深,有亲表皮性,组织类似蕈样肉芽肿,炎症细胞少见。占比少于10%。

3、C型(间变大细胞样)

表现为较多形态单一的、CD30+大T细胞浸润,炎症细胞较少。

4、D型(类似原发性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

疾病相关 更多»
黄斑瘤什么意思

黄斑瘤,这一术语涵盖了眼部和皮肤两种不同类型的瘤样病变。眼部黄斑瘤影响视网膜黄斑区,可能威胁视力;皮肤黄斑瘤则是皮肤表面的良性肿瘤,主要影响美观。眼部黄斑瘤,作为视网膜的一种病变,其成因复杂,可能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遗传因素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有关。患者常出现视力模糊、中央视觉丧失等症状,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治疗眼部黄斑瘤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可能涉及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等多种方法。皮肤黄斑瘤则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的黄色或橙色扁平肿块,由脂肪组织积聚而成

王帅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癌症
宫颈癌 前列腺癌 卵巢癌 子宫癌 睾丸癌 阴茎癌
妇科肿瘤
子宫肌瘤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子宫平滑肌肉瘤
发热
潮热 间歇热 回归热 波状热 反复发热 慢性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