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皮菌病是指由刚果嗜皮菌皮损的皮肤性传染性疾病。本病具有传染性,且人畜共患。传染源为刚果嗜皮菌,通常寄生于动物和人的皮肤上,主要传播于动物。其临床表现为手背和前臂出现大量淡白色丘疹或脓疱,无痛,附近出现充血现象,皮损破溃时有脓液渗出,最终结痂形成瘢痕。一般可自愈。
嗜皮菌属放线菌目嗜皮菌科,典型菌种为刚果嗜皮菌,接触被刚果嗜皮菌感染的野生动物或家畜,可能出现病原菌感染,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查看更多»临床症状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感染发生的2~7天后,在一侧或双侧手背、前臂出现多数无痛性淡白色丘疹或脓疱,直径2~5mm,周围有充血带。损害溃破时,呈淡红色火山口样表现,伴有淡黄白色脓液渗出。损害恢复...
查看更多»治疗原则本病患者一般无需治疗,患者多可在3-14天后痊愈,一般不会遗留其他问题。对于部分症状较重者,有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以杀灭病菌。药物治疗对于部分症状较重的患者,有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以杀灭病菌,常用...
查看更多»罗迪青 主任医师
擅长: 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皮肤真菌感染、银屑病等皮肤病以及尖锐湿疣、梅毒、淋病等...
地址:
地址:总院: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永嘉路口);北院:嘉定区嘉定新城中心区(马陆镇)希望路999号;远洋分院: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174号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12号
地址:本院: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五官科楼:韶山北路168号(湖南大剧院对面)
地址:总院:西安市西五路157号;大明宫院区:西安市新城区建强路5号(圣远广场C座)
地址:沈阳和平区南京街155号
嗜酸细胞17.6%一般算是较高的数值。在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范围为0.5%-5%之间,显然17.6%远超过这一正常范围上限。这一数值偏高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如湿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或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原发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此外,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偏高。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芋头,但须严格把控食用量,因芋头含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易致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不利。芋头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根茎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芋头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减缓食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进而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同时,芋头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整体健康。不过,糖尿病患者在享用芋头时,必须注意控制食用量。芋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