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和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多见于过敏体质,主要因机体肥大细胞活化释放组胺及其他活性物质导致,病因复杂,主要分为外源性、内源性因素。遗传型血管水肿则与遗传有关。
1、外源性因素
(1)食物:最常见有巧克力、贝壳类(虾、蟹)、草莓、番茄、核桃、坚果、花生、牛奶、鸡蛋等。
(2)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人工色素、抗氧化剂和酵素等,包括酵母、水杨酸盐、鱼白蛋白、偶氮染料、苯甲酸衍生物、亚硫酸盐等。
(3)药物:常见有青霉素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血清制剂、各种疫苗、麻醉药等。
(4)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
(5)吸入物:常见有花粉、动物皮屑和毛发、羽毛、尘螨、甲醛、真菌等。
(6)物理因素:包括冷、热、震动、日光、摩擦和压力等。
2、内源性因素
(1)精神因素:如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可诱发或加重荨麻疹和获得性血管性水肿。
(2)系统性疾病:患有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肾病、慢性胆囊炎、白血病、骨髓瘤等疾病时,容易发生荨麻疹。
3、遗传因素
遗传型血管性水肿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又称Quincke水肿,由于C1酯酶抑制物(C1INH)的)减低、缺乏或无活性,导致C1异常活化并从C2分解出激肽,使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组织水肿。此外,部分类型的荨麻疹也可能与遗传有关。
室性早搏是指心脏在心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心搏,它通常发生在心脏的室上部。室性早搏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频繁室性早搏,就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胸闷、气短等。造成频繁室性早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和心脏疾病有关,也可能和其他因素有关。一些初步认识到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脏肌肉收缩过早或过强、应激、过度疲劳、咖啡因、药物滥用等。频繁室性早搏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等。然而,大多数情况下,频繁室性早搏并不危险,只是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
房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房提前发生的电活动,导致心脏提前收缩。房性早搏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脏结构异常、心脏疾病、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精神压力等。对于房性早搏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潜在的病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观察和监测: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房性早搏,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或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观察早搏的频率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