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荨麻疹和获得型血管性水肿治疗原则主要是祛除病因,抗过敏和对症治疗。遗传型血管性水肿治疗困难,常需根据情况选择一定药物进行治疗。
对症治疗
1、夏季外用止痒液、炉甘石洗剂等,冬季选应用有止痒作用的乳剂,如苯海拉明霜等,可缓解瘙痒不适。
2、伴腹痛可给予解痉药物,如溴丙胺大林、山莨蓉碱、阿托品等。
3、脓毒血症或败血症引起者应立即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处理感染病灶。
4、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抢救。方法包括。
(1)0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慎用。
(2)糖皮质激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可选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或甲发尼龙等,但应避免长期使用。
(3)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脉注射氨茶碱。
(4)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开,心跳呼吸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术。
一般治疗
对病因明确患者要进行病因治疗,尽量避免诱发物质的吸入、接触和食入。如明确为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所致,可针对性抗细菌、抗真菌和驱虫治疗;避免如冷、热、日光等一些物理因素;避免食入可能引起疾病的某些药物或食物等;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动物毛发和皮屑,必要时外出戴口罩防止吸入花粉等。
药物治疗
1、荨麻疹及获得型血管性水肿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一般首选第二代无镇静或低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如非索非那定、氯霉他定、地氯雷他定、依巴斯汀、咪唑斯汀、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奥洛他定等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多赛平、异丙嗪、酮替芬等也具有较确切的治疗效果,但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因此用药时需谨慎,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如果一种抗组胺药物无效,可选择联合治疗,常用联合方案有联合两种抗组胺药或联合抗白三烯药物如孟鲁司特等。
(2)环孢素:其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只用于病情严重、对抗组胺药治疗无效的患者。
(3)免疫调节剂:对一些久治不愈的慢性病例或存在自身免疫性反应的患者,可酌情选用羟氯喹、组胺球蛋白、卡介菌多糖核酸或复方甘草酸苷等进行治疗。
(4)其他:维生素C、维生素P、葡萄糖酸钙等降低血管通透性药物,常作为辅助药物与抗组胺药同用。
2、遗传型血管性水肿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无效,部分患者对桂利嗪治疗有效,肾上腺素是唯一在发作期暂时有效的药物。急性严重发作患者,可使用C1INH浓缩制剂或激肽释放酶抑制剂治疗。此外,长期使用氨基己酸等抗纤溶酶药物及雄性激素类药物可使症状缓解和预防发病。
其他治疗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奥玛珠单抗等生物制剂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有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UVB或UVA等光照疗法,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室性早搏是指心脏在心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心搏,它通常发生在心脏的室上部。室性早搏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频繁室性早搏,就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胸闷、气短等。造成频繁室性早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和心脏疾病有关,也可能和其他因素有关。一些初步认识到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脏肌肉收缩过早或过强、应激、过度疲劳、咖啡因、药物滥用等。频繁室性早搏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等。然而,大多数情况下,频繁室性早搏并不危险,只是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
房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房提前发生的电活动,导致心脏提前收缩。房性早搏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脏结构异常、心脏疾病、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精神压力等。对于房性早搏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潜在的病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观察和监测: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房性早搏,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或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观察早搏的频率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