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
本病开始可能有皮肤外伤,病原菌沿伤口进入皮肤,在侵入处产生结节,高出皮面,呈棕色或紫红色,表面光滑富有弹性,周围无红晕,损害常集中于一处。随着致病菌进一步繁殖,损害逐渐增大,患者自觉症状一般轻微,微痒不痛,少数病例由于外伤,可有破溃渗液,表面结痂。好发于小腿、躯干和腰部,其他部位如耳、手臂、面颈和臀部亦有报道。偶可通过淋巴播散,导致附近淋巴结肿大,但黏膜、内脏和骨骼无累及。
并发症
本病病程很缓慢,常见的并发症有表皮色素过度沉着、感觉障碍、鳞状细胞癌(发生在不同器官表皮的一种恶性肿瘤)等。
生完孩子后通常在2-3天开始分泌母乳,少数产妇可能在产后24小时内即有初乳,具体时间因分娩方式、个体体质及是否尽早哺乳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产妇在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胎盘娩出使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骤降,催乳素逐渐发挥作用促进乳汁分泌。顺产产妇若身体状况良好且尽早让新生儿吸吮乳头,可能在产后1-2天就出现初乳;剖宫产产妇因手术应激及身体恢复相对较慢,乳汁分泌时间可能延迟至2-3天。初乳量较少,呈淡黄色,富含蛋白质、抗体和营养物质,对新生儿免疫力和肠道发育有益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