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发病年龄为6~20岁,皮损好发于面部、头皮、四肢、胸背、腋下等部位,可全身泛发。初为肤色皮疹,后可变为黄褐色、棕色,融合形成疣状斑块。此外患者还可出现指甲以及黏膜的病变。
典型症状
1、局部损害
(1)皮肤损害:开始为散在炎性丘疹,以后呈乳头状增生,覆有硬的褐色鳞屑或油腻性痂皮,剥去痂皮,中央可见漏斗状小凹窝,伴恶臭。可见疣状肢端角化病样扁平隆起性丘疹。掌跖有点状角化。赘生物主要见于腋窝、臀缝、腹股沟和耳后,头皮上满布细腻性痂,面部以鼻旁严重。
(2)黏膜损害:口腔、结膜、食管和阴道黏膜可出现白色丘疹。牙龈增生。
(3)甲损害:甲可受累,表现为一到数条灰白色或粉红色纵向条纹,穿过甲半月直达游离缘,末端呈角形裂缺。
(4)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或仅有轻度瘙痒,皮损破溃时自觉疼痛。
2、发病特征
通常小于20岁发病,男女比例相仿。皮损对称性泛发性分布,亦可见单侧性或节段性分布。节段性分布的病例可能提示后接合子的突变,好发于面、鼻唇沟、耳后、头皮、腋窝、胸部及腹部。手背及足背部。
3、全身损害
如智力低下、癫痫、骨囊肿、涎腺炎、肺部损害等。
伴随症状
本病可伴发神经-精神性疾患包括情绪障碍、癫痫、智力发育迟缓和慢性进行性脑萎缩等。
并发症
由于患者皮肤损害的存在,患者可能出现大范围的皮肤感染。部分患者也可能有甲癣等情况出现。
一个毛囊通常能长1-4根头发,不过这并非绝对,会因个体差异、身体部位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从身体部位来看,头皮上的毛囊功能较为活跃,大部分头皮毛囊会长出2-3根头发,少数毛囊可以长出4根头发。这是因为头皮的毛囊结构相对复杂,具备较为充足的营养供应和适宜的生长环境。而身体其他部位,如手臂、腿部的毛囊,由于生理功能和营养获取条件不同,一般只能长出1-2根头发。个体的遗传因素对毛囊生长头发数量影响显著
高血糖和糖尿病不是同一个病,高血糖是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升高的一种状态,而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发的代谢性疾病,二者存在包含关系,但不能完全等同。高血糖只是一个症状表现,除糖尿病外,还有多种原因可导致。例如,一次性摄入大量含糖食物,或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后,人体短时间内血糖会升高,不过经过机体自身调节,血糖可恢复正常,这种情况称为生理性高血糖。此外,某些疾病如胰腺炎、库欣综合征,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也会引起血糖升高,属于继发性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