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萎缩病因尚不明确,部分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皮下脂肪萎缩发生,此外本病还可能与免疫性疾病、感染或是其他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多种遗传性疾病可能引起皮下脂肪萎缩,患者可能有相应的家族史。
2、免疫因素
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说明本病可能是免疫介导的脂肪细胞溶解。
3、感染
部分皮下脂肪萎缩可发生于发热性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情况后。
4、药物
内服、外用、皮下或肌内注射,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发生萎缩,皮下脂肪消失。
5、其他
如脑部损伤、激素分泌紊乱等也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胆囊萎缩并没有绝对“缩小到多小即算严重”的固定数值标准,但当胆囊长径小于3厘米、前后径小于1厘米,或胆囊几乎完全失去正常形态、仅剩薄层纤维组织时,通常提示病情较严重,需高度重视。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正常成人胆囊长径约7-10厘米,前后径约3-4厘米。当胆囊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长期刺激发生萎缩时,其储存和浓缩胆汁的能力会显著下降,影响消化功能。若萎缩至上述范围,往往意味着胆囊已失去正常生理功能,且可能伴随胆囊壁增厚、钙化,甚至存在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