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对于本病的治疗,首先应积极去除病因和诱因,然后根据皮肤损害及内脏受累情况,可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对合并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对因治疗
停止接触引起发病的外源性抗原物质,如致敏药物或化学物质。
药物治疗
1、病情轻微、皮肤受累少、且无脏器损害者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仅用抗组胺药或非甾体抗炎药,如氯雷他定、布洛芬等。
2、弥漫性皮肤损害有脏器损害者,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糖皮质激素对胃肠道血管炎、严重肾小球肾炎及严重系统症状有一定疗效,一般用泼尼松,可根据治疗反应调整用药剂量。激素疗效不佳者可考虑合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疗程一般不超过3个月。
3、对慢性或复发者,可用秋水仙碱治疗,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活化、趋化作用。
4、合并感染者,积极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有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等。
其他治疗
血浆置换:从全血中将含有致敏淋巴细胞、免疫复合物等可能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的血浆分离出去,直接和快速清除一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子,起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对某些患者有效。
燕窝果性质偏凉,属于凉性水果,但具体寒性程度因人而异,体质偏热者适量食用可清热降火,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者过量食用可能引发不适。燕窝果的凉性特质源于其性味归经属性。中医认为,燕窝果性味甘、酸,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降火、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其凉性可中和体内热邪,缓解热病口渴、烦躁等症状,适合体质偏热或夏季食用。然而,凉性食物易伤阳气,若体质偏寒(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或脾胃虚弱(如易腹泻、腹胀)者过量食用,可能加重体内寒气,导致胃痛、胃胀、腹泻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