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的诊断

诊断标准

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如腹泻、便秘、便血等)、体格检查,以及个人史(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史)、病史(大肠肿瘤家族史、肠道基础疾病史)和粪便检验结果等进行初步诊断,之后可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帮助进一步确诊。

相关检查

1、体格检查:主要是进行直肠指诊,如果大肠息肉靠近肛门,直肠指诊时可触及大肠内壁隆起的肿物。

2、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隐血实验、粪便DNA检测、血常规检查等,可初步判断是否发生便血,是否伴有贫血,是否伴有基因突变等,有助于辅助诊断病情。

3、影像学检查:包括全结肠镜检查、胶囊内镜检查等。其中全结肠镜检查是借助纤维内镜插入肛门,逆行向上观察大肠是否存在病变。而胶囊内镜检查是借助胃肠道蠕动,使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内移动,并利用其前端的镜头拍摄图像,有助于对病情做出诊断。

4、病理检查:若发现大肠息肉,一般需要组织活检送病理检查,能确定息肉的性质。

鉴别诊断

大肠息肉一般需要与幼年息肉病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相鉴别。

大肠息肉的类型

大肠息肉根据病理学性质分类,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两种类型。

相关解析
毕小刚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大肠息肉切完拿去化验有什么用

因为大肠息肉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其中有一部分是癌前病变,因此大肠息肉切除以后,是有必要送到病理科进行检验。如果有癌变的息肉,应该追加外科的手术。如果是腺瘤性的息肉,就涉及到以后定期随访。一般属于癌前病变的息肉切除以后,小的息肉在一年左右复查一次,如果是多发的比较大的息肉,还是主张半年以内进行结肠镜的复查。因为结肠息肉也有复发的风险,因此息肉治疗以后,定期的随访也是比较重要的。

观看视频
疾病相关 更多»
声带息肉自己有感觉吗

声带息肉是发生于声带固有层浅层的良性增生性病变,通常是由于发声不当或过度发声所致,常见于职业用声或过度用声的人群,如教师、歌手等。对于声带息肉,患者的感受会因息肉的大小而有所不同。1、没感觉:对于较小的声带息肉,患者可能并没有明显的感觉。这是因为小息肉对声带的刺激和压迫相对较小,不足以引起患者的明显不适。2、有感觉:对于较大的声带息肉,患者通常会有明显的感觉。这是因为大息肉会对声带造成较大的刺激和压迫,导致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发音费力、咽喉干燥、疼痛等不适症状

杨海弟 主任医师
相关手术 更多»
相关检查 更多»
肠镜
肠镜

肠镜包括有结肠镜、乙状结肠、小肠镜,其中以结肠镜最为常用。本篇主要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小儿胃炎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