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治疗目的是改善患者缺血症状,治疗方法包括针对病因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不宜选用血管扩张剂和降压药物,因为有可能加重盗血。
对因治疗
本病最主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需针对脑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对因治疗。
1、调节血脂药物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高脂血症者,需给予调节血脂药物治疗,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
2、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防止脑血栓形成,还可以延缓脑血管阻塞的病情进展,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溶栓及抗凝类药物
对于动脉内已形成血栓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者,可给予溶栓及抗凝类药物治疗,如阿替普酶、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4、控制血糖药物
糖尿病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需给予控制血糖药物,常用的有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瑞格列奈、胰岛素等。
药物治疗
一般无特效药物,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对因治疗无效或症状较重者,医生一般根据病变部位、病因、患者自身情况综合考虑,来选择具体手术方式,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和血管重建术。一般手术成功者,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肺动脉压力正常范围通常被定义为在静息状态下,血液流经肺动脉时对其血管壁施加的压力一般保持在20-25mmHg之间,这一指标对于评估心肺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预测肺动脉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至关重要。肺动脉压力是指血液在肺动脉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正常的肺动脉压力有助于维持心肺功能的正常运行,确保血液能够有效地从右心室流向肺脏进行氧合。当肺动脉压力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存在肺动脉高压等心肺疾病的风险。相反,如果肺动脉压力过低,则可能影响血液的氧合和循环,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肺动脉高压的严重性需结合其具体病因、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来综合评估。一般而言,轻度肺动脉高压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并不严重;而重度肺动脉高压或未经及时治疗的肺动脉高压,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一、不严重的情况对于轻度肺动脉高压,若其病因是暂时的或可逆的,如急性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溶栓治疗、机械通气等,肺动脉高压可能得到缓解甚至治愈,此时病情并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