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临床表现加上脑脊液检查、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GBS的必要条件,腓肠神经活检并不是诊断该病所必需的。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检测到抗空肠弯曲菌抗体,均有助于诊断。
诊断依据
1、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神经根病的诊断标准
(1)常有前驱感染史,呈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多在2周左右达高峰。
(2)对称性肢体和延髓支配肌肉、面部肌肉无力,重症者可有呼吸肌无力,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3)可伴有轻度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4)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5)电生理检查提示远端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F波异常、传导阻滞、异常波形离散等。
(6)病程有自限性。
2、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的诊断标准参考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神经根病诊断标准,突出特点是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近乎纯运动神经受累,并以运动神经轴索损害明显。
3、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的诊断标准参照AIDP诊断标准,突出特点是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感觉和运动神经轴索损害明显。
4、Miller-Fisher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病情在数天内或数周内达到高峰。
(2)临床上以眼外肌瘫痪、共济失调和腱反射消失为三大主要症状,肢体肌力正常或轻度减退。
(3)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
(4)病程呈自限性。
5、急性泛自主神经病的诊断标准
(1)急性发病,快速进展,多在2周左右达高峰。
(2)广泛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障碍,不伴或伴有轻微肢体无力和感觉异常。
(3)可出现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4)病程呈自限性。
(5)排除其他病因。
6、急性感觉神经病的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快速进展,多在2周左右达高峰。
(2)对称性肢体感觉异常。
(3)可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4)神经电生理提示感觉神经损害。
(5)病程有自限性。
(6)排除其他病因。
鉴别诊断
1、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起病时多有发热,2~3天热退后出现非进行性加重、非对称性的肢体瘫痪,无感觉障碍。脑脊液中可有白细胞增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正常。急性期粪便培养可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脑脊液或血液中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特异性抗体。脑脊液、粪便培养等实验室检查可帮助鉴别。
2、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在脊髓功能受到抑制时表现为急性迟缓性瘫痪,脊髓功能慢慢恢复后,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同时,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有持续性排尿排便障碍和感觉障碍,脑脊液有炎性改变,急性期周围神经传导功能正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发现脊髓肿胀。医生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MRI结果可进行鉴别。
3、低钾性周期性瘫痪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会合并有低钾性周期性瘫痪,主要见于年轻男性。常由饱食、高糖饮食等诱发,主要累及下肢,无感觉障碍,脑脊液检查正常,常伴有血清中钾离子浓度降低,补钾治疗有效。当甲亢控制后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可自愈。
4、重症肌无力受累的骨骼肌无力呈现早上症状轻晚上症状重的特点,新斯的明试验可协助鉴别。
1、根据起病形式和病程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复发型和慢性进行型。
2、根据受累的神经纤维类型和原发病变部位可分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AMSAN)、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急性泛自主神经病(APN)、急性感觉神经病(ASN)等亚型。其中AIDP是GBS中最常见的类型,也称经典型CBS。
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具体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多数患者以单侧发病为主,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双侧同时受累。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由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或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由于梨状肌位于臀部两侧,单侧梨状肌因外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跷二郎腿)或过度使用(如跑步、跳跃)导致损伤时,通常仅引发单侧症状(如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肘管综合征一般无法自愈,多因尺神经在肘管内受压或损伤引起,需通过干预解除压迫才能缓解症状,否则可能导致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肘管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包括肘部骨折畸形愈合、肘关节慢性劳损、肘管内囊肿或肿瘤等,这些因素会使肘管内压力增高,压迫尺神经,导致手部麻木、刺痛、肌肉无力甚至萎缩。若不治疗,神经受压时间过长会出现脱髓鞘改变甚至轴索变性,造成不可逆损伤。早期轻度压迫者可通过避免肘部过度屈曲、佩戴护肘、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缓解,但中重度患者需手术松解肘管、前移尺神经,才能彻底解除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