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诊断

PSP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体征和辅助检查。患者年龄需大于等于30岁,起病隐匿并逐渐进展。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姿势不稳和眼肌麻痹。头颅MRI对诊断的意义重大,表现为以中脑萎缩为主的特征性征象。在诊断过程中应排除帕金森综合征等。

诊断依据

1、纳入条件

起病隐匿,病程逐渐进展,发病年龄≥30岁。发病第1年出现明显的反复跌倒,发病2年后出现凝视麻痹。

2、支持条件

临床确诊需满足支持条件4中的两项。

(1)中轴性肌强直或多巴抵抗的帕金森症。

(2)早期的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

(3)存在额叶认知功能障碍、冻结步态、非流利性失语或假性球麻痹等无法用排除条件中所列疾病解释的临床表现。

(4)头颅MRI显示正中矢状位T1WI MRI表现为以中脑萎缩为主的特征性征象,即中脑背盖上缘平坦及蜂鸟征;核磁共振帕金森综合征指数大于13.55;中脑和脑桥长轴的垂直线比值小于0.52或中脑长轴垂直线小于9.35mm。

(5)嗅觉检查和心脏间碘苄胍(MIBG)闪烁显像正常。

3、排除条件

(1)有其他帕金森综合征病史。

(2)与多巴胺能药物无关的幻觉和妄想。

(3)严重不对称帕金森症。

(4)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或多巴胺耗竭剂治疗,且剂量和时间过程与药物诱导的帕金森综合征一致。

(5)神经影像学有结构损害的依据(如基地核或脑干梗死、占位性病变等)。

(6)阿尔茨海默型皮质性痴呆。

(7)局限性额叶或颞叶萎缩。

(8)早期出现明显小脑共济失调。

(9)早期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鉴别诊断

1、帕金森综合征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头部MRI扫描显示中脑萎缩以及T2加权像脑干被盖和顶盖弥漫性高信号。而帕金森患者不会见到类似改变。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嗅觉检查和心脏间碘苄胍(MIBG)闪烁显像正常。而嗅觉丧失或心脏MIBG闪烁显像是帕金森病的支持诊断。

2、多系统萎缩

早期表现为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可出现对称性肌强直及运动迟缓,但常累及躯干及四肢肌,可出现锥体束征,但常出现在晚期,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常较轻微且出现较迟。

3、皮质基底节变性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肢体异常活动多为对称性,而皮质基底节变性为明显不对称,失用、失语、皮质型感觉障碍等皮质功能损害症状明显。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类型

基于临床表型分类:

1、PSP理查森型

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垂直核上性眼肌麻痹、严重的姿势不稳伴早起跌倒、假性球麻痹、中轴性肌张力增高、对称性多巴抵抗的运动不能及认知功能障碍。

2、PSP帕金森综合征型

表现为非对称性或对称性起病、动作迟缓、肌强直甚至静止性震颤。

3、PSP纯少动伴冻结步态型

早期出现起步踌躇和冻结步态,但跌倒出现较晚。

4、PSP皮质基底节综合征型

多为不对称的肢体肌张力增高、动作迟缓、皮质感觉缺失、肌阵挛、观念运动性失用和异己肢现象。

5、PSP非流利性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

早期表现

疾病相关 更多»
燕窝果是凉性还是热性

燕窝果性质偏凉,属于凉性水果,但具体寒性程度因人而异,体质偏热者适量食用可清热降火,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者过量食用可能引发不适。燕窝果的凉性特质源于其性味归经属性。中医认为,燕窝果性味甘、酸,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降火、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其凉性可中和体内热邪,缓解热病口渴、烦躁等症状,适合体质偏热或夏季食用。然而,凉性食物易伤阳气,若体质偏寒(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或脾胃虚弱(如易腹泻、腹胀)者过量食用,可能加重体内寒气,导致胃痛、胃胀、腹泻等不良反应

李红梅 主任医师
上曼月乐环需要几分钟

上曼月乐环通常需要5-10分钟,但具体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医生操作熟练度及子宫条件而有所不同。曼月乐环(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放置过程相对简单,主要包括消毒、宫颈扩张(必要时)、放置节育器及调整位置等步骤。一般情况下,医生在门诊即可完成操作,无需住院,整个流程约5-10分钟。然而,若患者宫颈较紧、子宫位置异常(如前倾或后屈明显)或存在轻微粘连,可能需要额外时间进行宫颈软化或调整,此时操作可能延长至15分钟左右

何剑辉 副主任医师
轴性近视如何控制治疗

轴性近视的控制治疗需结合光学矫正、行为干预、药物辅助及手术治疗,通过多维度措施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进展。1.光学矫正:框架眼镜是最基础且常用的矫正方式,需定期验光并更换合适度数的镜片。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塑形镜则能更精准地贴合角膜,其中OK镜通过夜间佩戴塑形角膜,白天可暂时提高裸眼视力,同时对青少年近视进展有较好的控制效果。2.行为干预: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眺望20英尺外的物体

李建良 副主任医师
如何进行合理的饮食眠对养生有何影响

合理饮食与规律睡眠是养生的两大核心要素,二者通过调节代谢、免疫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共同维护机体稳态,对预防慢性疾病、延缓衰老具有关键作用。合理饮食需遵循营养均衡、定时定量的原则。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供能比应控制在50%-65%、15%-20%、20%-30%,同时每日摄入5种以上颜色的蔬果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例如,早餐可选择全麦面包、鸡蛋、牛奶搭配水果,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粥品、蔬菜为主,避免加重夜间代谢负担

曾科学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慢性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 癫痫
出汗
盗汗 自汗 冷汗 小儿多汗 产后多汗 手汗症
老年人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