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体痴呆
路易体痴呆的诊断

路易体痴呆无特异的诊断方法,主要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痴呆等疾病。

诊断依据

2005年McKeith等对DLB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具体如下:

1、诊断DLB必须具备的症状

(1)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以致明显影响社会或职业功能。

(2)认知功能以注意、执行功能和视空间功能损害最明显。

(3)疾病早期可以没有记忆损害,但随着病程发展,记忆障碍越来越明显。

2、三个核心症状

(1)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注意和警觉性变化明显。

(2)反复发作的详细成形的视幻觉。

(3)自发的帕金森综合征症状。

3、提示性症状

具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核心症状,同时还具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提示性症状,则诊断为很可能的DLB;无核心症状,但具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提示性症状可诊断为可能的DLB。

(1)REM期睡眠障碍。

(2)对抗精神病类药物过度敏感。

(3)SPECT或PET提示基底核多巴胺能活性降低。

4、支持证据(DLB患者经常出现,但是不具有诊断特异性的症状)

(1)反复跌倒、晕厥或短暂意识丧失。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直立性低血压、尿失禁)。

(3)其他感官的幻觉、错觉。

(4)系统性妄想。

(5)抑郁。

(6)CT或MRI提示颞叶结构完好。

(7)SPECT/PET提示枕叶皮质的代谢率降低。

(8)间碘苄胍(MIBG)闪烁扫描提示心肌摄取率降低。

(9)脑电图提示慢波,颞叶出现短阵尖波。

5、不支持DLB诊断的条件

(1)脑卒中的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或神经影像学证据。

(2)检查提示其他可导致类似临床症状的躯体疾病或脑部疾病。

(3)痴呆严重时才出现帕金森综合征的症状。

6、对症状发生顺序的要求

对于路易体痴呆,痴呆症状一般早于或与帕金森综合征同时出现。对于明确的帕金森病患者合并的痴呆,应诊断为帕金森病痴呆。如果需要区别帕金森病痴呆和DLB,则应参照“1年原则”,即帕金森症状出现后1年内发生痴呆,可考虑DLB,而1年后出现的痴呆应诊断为PDD。

鉴别诊断

1、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与路易体痴呆相比,回忆及再认功能损害严重,而言语流畅性、视觉感知及执行功能等方面损害相对较轻。在认知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路易体痴呆患者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功能损害更为严重,运动及神经精神障碍更重,自理能力更差。

2、帕金森病痴呆

帕金森病痴呆是指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损害达到痴呆的程度。帕金森病痴呆与路易体痴呆在临床和病理表现上均有许多重叠,反复的视幻觉发作在两种疾病中均较常见。但帕金森病患者痴呆表现通常在运动症状出现后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出现,且相对于其他认知领域的损害,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执行功能受损尤其严重。

疾病相关 更多»
扁桃体化脓一般3天好吗

扁桃体化脓一般3天难以完全康复,具体恢复时间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及个体免疫力综合判断。若扁桃体化脓范围较小、炎症较轻,且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强,在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并配合局部治疗的情况下,症状可能在3-5天内有所缓解,如咽痛减轻、发热消退,但完全恢复通常需要7-10天。若化脓范围大、脓性分泌物多,或出现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并发症,恢复时间会延长至10-14天甚至更久。此外,个体免疫力差异也会影响恢复速度,免疫力较强者可能7-10天炎症得到有效控制,而免疫力较弱者可能需要2-3周

杨海弟 主任医师
腺样体肥大70%吃药能缩小

腺样体肥大堵塞70%时,吃药能否缩小需结合患者症状和药物反应综合判断,部分患者可通过药物缩小腺样体,但若症状严重或药物无效则需手术干预。腺样体肥大堵塞70%意味着腺样体已占据后鼻孔的大部分空间,可能引发张口呼吸、睡眠打鼾、反复中耳炎或鼻窦炎等症状。对于症状较轻或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案

杨海弟 主任医师
腺样体是什么部位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交界处的淋巴组织。腺样体属于咽淋巴环的内环部分,在儿童时期较为发达。它表面有多个凹陷,容易藏匿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当病原体入侵时,腺样体可以启动免疫反应,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帮助身体抵御外界的病菌侵袭,起到免疫防御的作用。不过,腺样体也会因为反复受到炎症刺激而出现病理性增生肥大。比如孩子反复感冒、鼻窦炎发作等,炎症长期刺激腺样体,就可能导致其体积增大。腺样体肥大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面容形态,如导致腺样体面容

杨海弟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慢性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 癫痫
出汗
盗汗 自汗 冷汗 小儿多汗 产后多汗 手汗症
老年人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