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脑脓肿
耳源性脑脓肿的症状

耳源性脑脓肿可分为四期,其典型表现有所差异。初期有寒战、高热、头痛等轻度脑膜刺激征;随后进入潜伏期,可有头痛、不规则低热、精神症状等表现;显症期常以嗜睡为首发症状,可伴颅内高压症状及局灶性症状;到终末期,可发生剧烈头痛、呼吸紊乱等,甚至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典型症状

1、初期(起病期)

历时数天。患者可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及轻微颈强直等表现。

2、潜伏期(隐匿期)

历时10天至数周不等。此期症状不定,可有轻度不规则的头痛、乏力、反应迟钝、食欲减退、不规则低热、精神抑郁、少语、嗜睡或易兴奋等症状。

3、显症期

历时长短不一。此期脑脓肿已形成,并逐渐扩大,颅内压随之增高,出现下列各种症状:

(1)一般症状

常以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甚至嗜睡为首发临床症状。可有午后低热或高热,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食欲减退或亢进、便秘。

(2)颅内高压症状

①头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多始于病侧,可扩展到全头,以前额或后枕部最为显著。头痛多为持续性,常于夜间加剧,患者可惨叫不止。

②呕吐:为喷射状呕吐,与进食无关。

③意识障碍:可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表情淡漠、嗜睡、昏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

④脉搏改变:脉搏迟缓,与体温不一致。

⑤其他:如频频打呵欠,频繁的无意识动作(如挖鼻、触弄睾丸等),性格与行为改变等。

(3)局灶性症状

①大脑颞叶脓肿:可能引起命名性失语症(有时可说出物品的用途而不能正确说出其名称),面部和上、下肢体瘫痪,同侧偏盲及瞳孔散大等表现。

②小脑脓肿:主要出现共济失调的表现,如站立不稳、行走时步态蹒跚、易向病侧倾倒等。

4、终末期

脓肿穿入脑室时,可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呕吐频繁,高烧不退,阵挛性抽搐,以及呼吸紊乱,颈项强直,神志不清,最后陷入深度昏迷,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而死亡。

并发症

1、脑室炎、脑膜炎

脑脓肿体积逐渐增大后,可破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弥漫性脑膜炎;或破入脑室,导致暴发性脑膜炎、脑室炎。

2、脑水肿

脓肿周围可发生脑水肿,且其程度可能与脓肿大小不一致。

3、脑积水

脑脓肿如压迫正中孔、外侧孔或大脑导水管,使脑脊液循环障碍,可发生脑积水。

4、脑疝

大脑颞叶脓肿可引起小脑幕切迹疝,小脑脓肿可发生枕骨大孔疝。

疾病相关 更多»
脑梗多久吃一次清热安宫丸

清热安宫丸并不作为脑梗的常规治疗药物,也没有固定的服用间隔时间用于脑梗患者。1.缺乏针对性:清热安宫丸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镇静安神,多用于内热烦燥、头目眩晕、失眠、神昏谵语等症状。脑梗的治疗主要是改善脑血液循环、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清热安宫丸对脑梗的这些核心病理机制缺乏直接的针对性作用。2.个体差异影响:脑梗患者的病情轻重、体质、伴随疾病等各不相同。有些患者可能并不存在清热安宫丸所针对的内热等症状,服用后可能没有益处,甚至可能因药物的偏性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脾胃虚寒等

潘琪 主任医师
胆碱能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论治

胆碱能性荨麻疹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多认为其发病与体内阴阳失衡、腠理不固、热邪内蕴或气血失调相关,临床常见以下证型及治法:1.风热犯表证:辨证要点是遇热、运动、情绪激动后皮肤出现风团,色红,伴瘙痒、灼热感,舌红苔薄黄,脉浮数。需疏风清热,解表止痒。常用方药有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蝉蜕、知母、石膏、牛蒡子等)。2.卫表不固证:辨证要点是风团反复发作,稍动即汗出,平素易感冒,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需要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王霞 副主任医师
辛芩颗粒治过敏性鼻炎效果怎么样

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有一定效果,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与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对药物的反应等因素相关。从中医角度看,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鼽”范畴,多由肺、脾、肾虚损,外感风寒、异气等引起,治疗以益气固表、祛风通窍为主。辛芩颗粒由细辛、黄芩、荆芥、防风、白芷、苍耳子、黄芪、白术、桂枝、石菖蒲组成,其中黄芪、白术可益气固表,桂枝、细辛能温阳散寒,黄芩可清热,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固表、祛风通窍之功,适用于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可缓解鼻痒、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黄汉超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心血管病
高血压 低血压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脑出血 血压波动大
梗死
脑梗死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塞 大面积脑梗塞 脑腔隙性梗塞 脊髓梗死
头痛
神经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 间歇性头痛 慢性头痛 前额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