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下血肿大多数是由于颅脑外伤所致,有少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可能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营养不良、维生素B缺乏等相关。
1、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1)脑皮质动静脉破裂
意外交通事故、工伤、坠落、跌倒、打击等原因使头部遭受暴力造成脑挫裂伤,导致损伤病灶处脑皮质动静脉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血肿常发生在着力部位的对冲部位,好发于额极、颞极及颞叶底部。
(2)脑表面桥静脉
此类血肿较少见,由于大脑表面回流到静脉窦的桥静脉或静脉窦本身撕裂所致,多不伴脑挫裂伤。
2、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1)绝大多数病人因轻微头部外伤史导致脑表面桥静脉撕裂出血而形成血肿。
(2)极少部分病人无外伤,可能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营养不良、维生素B、C、K缺乏、慢性乙醇中毒、硬脑膜出血性或凝血功能障碍等相关。
硬脑膜下血肿常见的是发生于老年人,得了硬膜下血肿的情况,属于脑外伤后导致的硬脑膜出血的情况引起的,这种症状轻者会引起出现头晕头疼等现象,重者会导致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甚至会出现肢体活动障碍的情况,建议一定要及时治疗的,消炎治疗。注意休息,合理膳食。
新生儿头部较小的血肿约2-4周,较大的血肿要1-3个月,特殊情况消失时间会延长,具体血肿消失的时间因人而异,主要与血肿的大小、类型及新生儿自身的吸收能力有关,可分为以下情况:1.较小的血肿:若血肿体积较小,多数新生儿可在出生后2~4周逐渐被机体吸收,最终完全消失。2.较大的血肿:对于体积较大的血肿,吸收过程可能较慢,可能需要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吸收期间,血肿可能会先经历机化(形成较硬的结块),随后逐渐软化并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