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目的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积极处理血肿,防止脑疝的发生。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情发展迅速,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骨瓣开颅清除术为首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一旦出现颅高压增高的症状,也应施行手术治疗,钻孔引流为首选。急性期治疗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呼吸以及意识状态。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应立即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患者可能因意识障碍难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和正常通气功能,需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3、及时止血
颅脑损伤往往合并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可能出现大出血,对于出血部位应及时用绷带加压、绷带止血或用止血钳夹闭较粗的动脉出血。
4、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为防止加重脑水肿不宜补充大量液体或生理盐水,而应及时有效的止血,快速输血。
药物治疗
1、抗水肿治疗
硬脑膜下血肿会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因此可通过脱水降颅压缓解症状,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本病使用脱水疗法,症状虽能一时缓解,但很快血肿体积增大,症状可能会迅速恶化,应及时手术清除血肿。常用的药物有甘露醇、呋塞米等。此外,糖皮质激素可稳定细胞膜离子通道,减轻脑水肿,常用药物有甲泼尼龙,但大量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影响预后,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2、抗感染治疗
对于昏迷患者,为防止肺炎及尿路感染,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若合并开放性损伤,为防止颅内感染,亦应立即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克拉霉素等。
3、止痛镇静治疗
对于烦躁不安、疼痛的患者可予以止痛镇静治疗,常用药物有地西泮、对乙酰氨基酚等。禁用吗啡止痛,以防呼吸抑制。
4、抗癫痫治疗
对于有癫痫发作的硬脑膜下血肿,需进行抗癫痫治疗,常用药物有地西泮、苯妥英钠等。
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1)硬脑膜下血肿厚度>10mm,或中线移位>5mm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清楚血肿。
(2)所有格拉斯昏迷评分<9分的患者应行颅内压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对于血肿最大厚度<10mm,中线移位<5mm,格拉斯昏迷评分<9分的昏迷患者,如果从受伤到医院就诊时昏迷评分下降2分以上,也应手术治疗。
(4)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也应施行手术治疗。
2、手术方法
(1)钻孔冲洗引流术
①适用条件:适用于病情稳定,脑损伤较轻的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也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
②具体操作:根据血肿部位及大小选择2-3个孔,切开硬膜,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引出积血,低位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24-48小时,分层缝合头皮。该法安全简单,无严重并发症。
(2)骨窗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①适用条件:适用于血肿定位明确,钻孔血肿呈血凝块,难以冲洗排出的患者。
②具体操作:额、颞顶部开颅,彻底清除血肿。
(3)颞肌下减压术或去骨瓣减压术
适用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伴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和脑疝形成的患者,颅内压增高明显者。
(4)脑室内镜术
①适用条件:适用于分隔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②具体操作:内镜直视下显微手术切除血肿内多囊性包膜,然后进行彻底冲洗引流。
(5)前囟硬脑膜下穿刺术
①适用条件:适用于婴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前囟未闭者。
②具体操作:经前囟行硬脑膜下穿刺抽取积血。
硬脑膜下血肿常见的是发生于老年人,得了硬膜下血肿的情况,属于脑外伤后导致的硬脑膜出血的情况引起的,这种症状轻者会引起出现头晕头疼等现象,重者会导致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甚至会出现肢体活动障碍的情况,建议一定要及时治疗的,消炎治疗。注意休息,合理膳食。
脚后跟干裂起硬皮是常见的皮肤问题,处理时需从保湿、去角质、温水泡脚及必要时药物治疗等多方面入手。1.保湿:脚后跟干裂起硬皮往往与皮肤干燥有关。因此,保湿是处理此类问题的首要步骤。可以选择含有甘油、尿素或凡士林等成分的保湿霜,每天多次涂抹于脚后跟,帮助皮肤锁住水分,缓解干燥。2.去角质:脚后跟的硬皮实际上是由堆积的死皮细胞组成。定期使用磨砂膏或足膜等去角质产品,可以去除这些死皮细胞,促进新皮肤的生长,使脚后跟皮肤更加柔软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