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患者多在50岁以上,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起病多为急性,且呈进行性加重,多有意识障碍和特征性眼症状,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可考虑诊断丘脑出血。重症丘脑出血,极少出现丘脑症候群,绝大多数有意识障碍和偏瘫,有时与重症壳核出血难以区别,但某些眼部体征可为丘脑出血的诊断提供证据,如眼球垂直运动不能,两眼向下内侧凝视;血液破入第三脑室时两眼向瘫痪侧凝视;上视麻痹为出血波及顶盖前区,还可早期出现视乳头水肿、瞳孔缩小及反应迟钝。除重症丘脑出血外,还有不少出血局限于丘脑部位,血肿较小的轻型丘脑出血,临床上表现轻微,可为纯感觉性脑卒中,有时不易与缺血性脑卒中相鉴别。头颅CT扫描有助于及时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脑血管造影有助于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1、丘脑出血类型鉴别
(1)局限型:出血量一般<10ml,局限于丘脑症状较轻,多无意识障碍,无并发症,常有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
(2)丘脑基底节型:血肿由外侧侵入基底节,患者瘫痪症状较重,可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出血量一般15ml,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3)丘脑脑室型:血肿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量一般>20ml,多有意识障碍,严重的出现中线移位,引起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肺水肿等并发症。
2、疾病鉴别
(1)内囊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对侧“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内囊出血病辑范围较大,神经损害症状较重,但若出血偏于内囊外侧,主要损害外囊部位,则临床症状多较轻些,多无意识障碍,偏瘫也轻,预后较好。
(2)脑室出血: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为脑室内脉络丛破裂出血,较为少,继发性者是由于脑内出血量大,穿破脑实质流入脑室;临床表现为呕吐、多汗、皮肤发紫或苍白发病后1~2小时便陷入深昏迷、高热、四肢瘫或呈强直性抽搐、血压不稳、呼吸不规律等;病情多为严重,预后不良。
(3)脑叶出血:也称为皮质下白质出血,可发生于任何脑叶;除表现头痛、呕吐外,不同脑叶的出血,临床表现亦有不同;如额叶出血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疑虑、对侧偏瘫、运动性失语等;顶叶出血则出现对侧感觉障碍;颞叶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失语、精神症状等;枕叶出血则以偏盲最为常见。脑叶出血一般症状均略轻些,预后相对较好。
(4)桥脑出血:桥脑是脑干出血的好发部位;早期表现病处侧面瘫,对侧肢体摊,称为交叉性瘫。这是桥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如果出血量大,则影响对侧,出现四肢瘫、瞳孔缩小、高热、昏迷等症;如果血液破入第四脑室则出现抽搐、呼吸不规则等严重症状,预后多不好。
(5)小脑出血:若出血量少,临床表现常常是先出现头晕,继则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走路不稳、讲话不清;如果出血量大,压迫延髓生命中枢,严重者可突然死亡。
(6)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
(7)脑外伤:患者有明显外伤史,可有局部肿胀、出血、头痛、昏迷、意识障碍等症状。
(8)脑血管畸形:搏动性头痛,伴全身性或局限性癫痫发作、精神异常,偏瘫、失语、失读、失算、眩晕、复视、眼颤及步态不稳等。CT及核磁共振可见局部不规则低密度区,脑血管造影可见一堆不规则的扭曲血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