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难以诊断,若血常规淋巴细胞比例异常增高,提示本病发生的可能,而后可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或立体定向活检等其他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诊断依据
1、症状与体征
患者出现头痛、呕吐、嗜睡、肢体无力、癫痫、视盘水肿等颅内高压症状,或出现精神、性格方面的改变等。
2、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CT或MRI多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多为实体额圆形或卵圆形,周围常有水肿带,强化后明显均匀一致增强。PET-CT表现为高代谢以及摄取增多。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有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常表现为蛋白含量增高而糖含量降低,部分病人的脑脊液中能检出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增高。免疫组织学检查可表现出CD20、CD19、CD22、CD79a等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阳性。部分患者可出现HIV、HBV、HCV等病毒学检查阳性。
(3)病理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大体肿瘤切面呈灰红色或灰白色,质地软,无包膜,血供不丰富,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密集呈片状分布,大小不一,胞浆少而核大,围绕血管呈套袖样浸润生长,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鉴别诊断
依据头痛、呕吐、意识混乱等颅内高压症状,偏瘫、抽搐等局部症状或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很难与许多原发性或继发性颅内疾病相鉴别,如恶性胶质瘤、转移瘤、脑脓肿、结核和寄生虫性疾病等,确诊和鉴别依赖于立体定向活检组织学检查。
神经鞘瘤手术的最坏结果主要包括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并发症、肿瘤残留或复发。1.神经功能损伤:手术可能损伤周围神经,导致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如肢体麻木、无力、肌肉萎缩,甚至瘫痪,若影响面部神经,还可能出现面瘫等情况。2.严重并发症:可能出现颅内出血、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等,以及脑脊液漏,这些情况都可能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3.肿瘤残留或复发:如果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紧密,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残留的肿瘤组织可能复发,需要再次手术或进一步治疗
急性期疼痛可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缓解炎症和疼痛,严重时医生可能建议加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注射;伴有肌肉痉挛者可联用甲钴胺营养神经。1.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是应对坐骨神经痛的常用药物,像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神经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这类药物适合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腰部及下肢的酸痛、刺痛感,且副作用相对较小。2.糖皮质激素:病情严重的患者在急性期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