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症状

硬膜外血肿患者伤后多有原发意识障碍,但约有1/3患者无原发昏迷,不到1/3患者有中间清醒期或好转期,伤后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较重。还可有受损部位神经症状,如抽搐、肢体瘫痪等。

典型症状

1、外伤史

颅盖部特别是颞部的直接暴力伤,局部有伤痕或头皮血肿,颅骨X线片发现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沟;或后枕部受伤,有软组织肿胀、皮下淤血。

2、意识障碍

由于原发性脑损伤程度不一,这类患者的意识变化有多种不同情况。

(1)原发性脑损伤较轻:有12%-42%的患者在伤后到手术期间均保持清醒。

(2)原发性脑损伤较重:伤后昏迷,随后即完全清醒,或有意识好转,但不久又再次陷入昏迷状态,这类患者即具有“中间清醒期”的典型病例,容易诊断,这类患者约占47%。因此,中间清醒期不是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性特征。

(3)原发性脑损伤严重:伤后持续昏迷,且有进行性加重表现,颅内血肿的征象常被原发性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所掩盖,较易误诊。

3、颅内压增高

随着颅内压增高,患者常有头痛、呕吐加剧、躁动不安的典型变化、伴有血压升高、脉压差增大、体温上升、心率及呼吸缓慢等代偿性反应,即Gushing反应,等到衰竭时,则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及呼吸抑制。病情发展

若出血源于动脉损伤,硬脑膜外血肿常迅速增大,可在数小时内引起脑疝,威胁患者生命。若出血源于静脉,如硬脑肤静脉、板障静脉或静脉窦,则病情发展稍缓。为时较久的硬膜外血肿,一般于6-9天即有机化现象。

并发症

1、复发性血肿及迟发性血肿

患者在几天或几周内逐渐或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并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征象或症状和体征加重。

2、继发性脑肿胀和脑水肿

是颅脑损伤最常见的一种继发病变,几乎在颅脑损伤后立即发生,最大特点是颅内压升高,直接表现为头痛剧烈,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不清,双侧瞳孔出现变化。

3、肺部感染

脑外伤患者因为昏迷导致自主咳痰能力差,痰液淤积在肺里面,很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4、水电解质紊乱

脑外伤患者通常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大量的甘露醇注入体内,可导致体内的水分丢失,同时可伴有电解质紊乱,出现高钠血症,低钾血症。另一方面,脑外伤的患者由于进食量减少,外界摄入的电解质不足,也会导致电解质的紊乱。

5、下丘脑功能紊乱

脑外伤后颅内血肿、水肿、颅内压增高等使丘脑下部血供受到影响,产生继发性缺血及损害,多表现为高热、尿崩症及电解质功能紊乱。

6、营养不良

脑外伤患者进食减少,易出现营养不良、消瘦等症状。

7、褥疮

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循环不良,使皮肤抵抗力降低而形成皮肤组织溃烂和坏死,引发褥疮。

疾病相关 更多»
硬下疳一般多久溃烂

硬下疳一般在形成后1-4周内溃烂,部分患者可能在24小时至2-3天内快速溃烂,而少数进展缓慢者可能延迟至数周。溃烂时间受个体免疫状态、感染螺旋体数量及病情发展速度影响。硬下疳是梅毒一期典型表现,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感染后2-4周,螺旋体在入侵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形成硬下疳。初期表现为单发、无痛性小红斑或丘疹,迅速发展为圆形或椭圆形硬结,边界清晰,表面可出现糜烂或溃疡,基底较硬,有浆液性渗出物。多数情况下,硬下疳在形成后1-4周内溃烂,但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王霞 副主任医师
耳后淋巴癌是硬的还是软的

耳后淋巴癌的淋巴结质地通常较硬,类似触摸鼻尖或额头的硬度,且可能固定不动,但早期或部分特殊类型也可能表现为稍软或韧的质地,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淋巴癌的淋巴结质地硬主要与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纤维组织增生有关。癌细胞大量浸润淋巴结后,会破坏正常淋巴结构,导致淋巴结失去弹性、质地变硬,且因与周围组织粘连而活动度差。部分低度恶性淋巴瘤早期可能因细胞分化较好、纤维化程度低,表现为稍软的韧性结节;而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质地较软、活动性好,可借此与淋巴癌初步区分

尤长宣 主任医师
脑膜瘤一般发现都很大

脑膜瘤并非发现时通常都很大,其大小因个体差异、生长部位及生长速度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因肿瘤较小或无症状而延迟发现。脑膜瘤的大小范围较广,可从几毫米至10厘米以上不等。多数小型脑膜瘤直径小于3厘米,生长缓慢,可能长期无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例如,位于大脑凸面或颅底的脑膜瘤,若体积较小且未压迫重要神经或血管,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而中型3至5厘米或大型大于5厘米脑膜瘤可能因压迫周围脑组织、颅神经或血管,引发头痛、癫痫、视力下降、肢体无力等症状,此时患者才会就医并确诊

潘琪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心血管病
高血压 低血压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脑出血 血压波动大
梗死
脑梗死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塞 大面积脑梗塞 脑腔隙性梗塞 脊髓梗死
头痛
神经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 间歇性头痛 慢性头痛 前额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