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治疗

治疗原则

急性硬膜外血肿,原则上一经诊断即应实施手术,清除血肿,以缓解颅内高压,术后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非手术治疗。急性期治疗

急性硬膜外血肿,原则上一经诊断即应实施手术,清除血肿,以缓解颅内高压。

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平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避免精神刺激。

4、亚低温治疗,使用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相结合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亚低温状态。

药物治疗

1、脱水降颅压药

甘露醇为渗透性利尿剂,因其增加血浆渗透压,将血脑屏障正常的脑组织内的水分吸收入血液中,并通过渗透性利尿作用将水分排出体外。同时甘露醇可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脑微循环,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但是甘露醇对血脑屏障遭受破坏的脑水肿区又不能起作用,甚至可通过破坏的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使用日久反而使脑组织渗透压增加,又从血管内吸收水分,加重脑水肿;同时有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副作用,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

2、解除脑血管痉挛

脑损伤早期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可解除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的治疗作用机理是防止神经细胞膜结构受损、流动性降低、通透性增加等病理过程防止血管痉挛和缺血;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水肿;降低脑损伤后脑组织血栓素水平,减轻微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滞度,从而改善损伤局部微循环。

3、抗生素预防感染

广谱抗生素以预防颅内感染。临床上常首选苄星青霉素+氯霉素,必要时更换头孢二、三代抗生素如头孢呋新、头孢曲松等。

4、止血剂

所有患者都有颅内出血,应适当应用止血剂如维生素K1、血凝酶(立止血)等减轻出血情况。

5、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药

针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给予补充维生素等治疗。谷维素可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B有助保护神经组织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1)临床症状,体征呈进行性加重。

(2)无明显症状,但血肿厚度>1cm。

(3)CT检查,幕上血肿量>30ml,颞部>20ml,幕下>10ml,中线移位>1cm,有急性颅内压增高和占位效应。硬脑膜外血肿不易吸收,手术指征可适当放宽。

2、手术方法

(1)骨窗开颅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适于病情危急已出现脑疝,来不及CT检查,直接送手术室抢救患者,钻孔探查和扩大骨窗清除血肿,在瞳孔散大侧翼点附近钻孔可发现60%-70%的硬脑膜外血肿,其次是骨折线附近或着力部位,额极、顶结节或枕部钻孔,骨孔直径为3cm,以防遗漏;若血肿清除后硬脑膜张力仍高或呈蓝色,应切开探查,以免遗漏硬脑膜下或脑内血肿;术毕硬脑膜外置胶管引流,分层缝合头皮,颅骨缺失待2-3个月后择期修补。

(2)骨瓣开颅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适于血肿定位明确,根据CT检查结果行骨瓣开颅。

(3)钻孔穿刺清除硬脑膜外血肿适于紧急抢教,锥孔或钻孔排出部分液态血肿,暂时缓解颅高压,赢得时间。

(4)小脑幕游离缘切开基底池外引流术适于硬脑膜外血肿发生脑疝的严重患者。

中医治疗

本病应结合患者具体的症状辨证论治:

1、瘀积脑府

(1)主证:头痛,恶心,呕吐,烦躁,嗜睡或昏迷,或肢体偏瘫,舌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涩。

(2)治法:早期,止血祛瘀开窍。中后期,活血祛瘀开窍。

(3)方药:早期,通窍止血汤加减。中后期,通窍消瘀汤加减。

2、气脱

(1)主证:深度昏迷,目合口开,手撒,呼吸微弱,二便失禁,舌萎软,脉微欲绝。

(2)治法:补气固脱。

(3)方药:独参汤。

以上中医疗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疾病相关 更多»
硬下疳一般多久溃烂

硬下疳一般在形成后1-4周内溃烂,部分患者可能在24小时至2-3天内快速溃烂,而少数进展缓慢者可能延迟至数周。溃烂时间受个体免疫状态、感染螺旋体数量及病情发展速度影响。硬下疳是梅毒一期典型表现,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感染后2-4周,螺旋体在入侵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形成硬下疳。初期表现为单发、无痛性小红斑或丘疹,迅速发展为圆形或椭圆形硬结,边界清晰,表面可出现糜烂或溃疡,基底较硬,有浆液性渗出物。多数情况下,硬下疳在形成后1-4周内溃烂,但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王霞 副主任医师
耳后淋巴癌是硬的还是软的

耳后淋巴癌的淋巴结质地通常较硬,类似触摸鼻尖或额头的硬度,且可能固定不动,但早期或部分特殊类型也可能表现为稍软或韧的质地,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淋巴癌的淋巴结质地硬主要与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纤维组织增生有关。癌细胞大量浸润淋巴结后,会破坏正常淋巴结构,导致淋巴结失去弹性、质地变硬,且因与周围组织粘连而活动度差。部分低度恶性淋巴瘤早期可能因细胞分化较好、纤维化程度低,表现为稍软的韧性结节;而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质地较软、活动性好,可借此与淋巴癌初步区分

尤长宣 主任医师
脑膜瘤一般发现都很大

脑膜瘤并非发现时通常都很大,其大小因个体差异、生长部位及生长速度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因肿瘤较小或无症状而延迟发现。脑膜瘤的大小范围较广,可从几毫米至10厘米以上不等。多数小型脑膜瘤直径小于3厘米,生长缓慢,可能长期无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例如,位于大脑凸面或颅底的脑膜瘤,若体积较小且未压迫重要神经或血管,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而中型3至5厘米或大型大于5厘米脑膜瘤可能因压迫周围脑组织、颅神经或血管,引发头痛、癫痫、视力下降、肢体无力等症状,此时患者才会就医并确诊

潘琪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心血管病
高血压 低血压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脑出血 血压波动大
梗死
脑梗死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塞 大面积脑梗塞 脑腔隙性梗塞 脊髓梗死
头痛
神经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 间歇性头痛 慢性头痛 前额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