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综合征
巴特综合征的诊断

巴特综合征国内外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此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不具有特异性,医生多需进行全面体格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并结合肾穿刺活检结果以明确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性酸中毒、尿崩症、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能与本病部分症状相似,多需医生进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1、症状及体征

多饮、多尿、嗜盐、脱水倾向、反复呕吐、便秘、间断性肢体疼痛、四肢无力、抽搐,可伴呼吸急促、心悸、食欲降低、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碍。

2、实验室检查

(1)低血钾(1.5mmol/L~2.5mmol/L)、高尿钾(≥20mmol/L)、代谢性碱中毒(血浆HCO3≥30mmol/L),且血压正常,需考虑巴特综合征,进一步予血清醛固酮测定及血浆肾素活性测定。

(2)若血肾素活性增高、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升高,即可确诊。

(3)当醛固酮正常时,仍不能排除本病,需进一步行肾穿刺活检。

3、其他检查

(1)心电图检查可显示低钾波形改变。

(2)肾穿刺活检示肾小球旁器增生、肥大。

(3)此为遗传性疾病,条件允许时可完善基因筛查。

鉴别诊断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与巴特综合征均有烦渴、多尿、血醛固酮水平升高及血钾降低。但前者以血Na+、血压升高为特征,而无代谢性碱中毒,易与巴特综合征鉴别。

2、肾小管性酸中毒

此二者疾病均可出现多饮、多尿、脱水、厌食、呕吐、生长发育不良及低钾症状,但肾小管性酸中毒特点为血氯值升高、pH值降低。二者症状相似,应注意鉴别。

3、尿崩症

病因源于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使肾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而排出大量稀释尿,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多饮、多尿、烦渴、尿比重减低、生长发育迟缓,但并不会出现低钾血症以及代谢性碱中毒的特征,可以予以鉴别。

4、假性醛固酮增多症(Liddle综合征)

二者皆可呈现低血钾性代谢性碱中毒,但假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兼有高血压、低肾素血症以及低醛固酮血症,可以与巴特综合征鉴别。

5、假性Batter综合征

是由于滥用利尿剂或长期腹泻丢失钾和氯化物,出现低钾血症、高肾素血症和高醛固酮血症,但停用上述药物后,予以替代治疗,症状将好转。

6、范科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Fs)

多在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伴有生长发育不良、多尿、呕吐、脱水、发热、便秘、血钾降低。但与巴特综合征不同的是,范科尼综合征会伴有高氯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高氨基酸尿症等实验室检查特征,此点可以予以鉴别。

7、低钾性周期性瘫痪

可呈周期性发作,起病迅速,表现为四肢瘫痪,短期可痊愈,血钾降低,但无代谢性碱中毒表现,可以和此病鉴别。

巴特综合征的类型

1、依照发病机制分类

(1)经典型巴特综合征

与肾脏特异氯通道缺陷造成Cl-重吸收障碍有关,并影响K+的再吸收。

(2)变异型巴特综合征(Gitelman symptom,GS)

患者远端肾小管皮质部的Na+/Cl-共同转运体缺陷,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分泌增加;造成远端肾小管髓质部的主细胞加强对Na+及水的重吸收, 迫使排出K+量增加。同时为了促进K+吸收,间质细胞需要不断分泌H+,因而H+的分泌及Cl-的吸收障碍导致代谢性碱中毒的发生。

(3)新生儿型巴特综合征

与髓袢升支

疾病相关 更多»
梨状肌综合征是单侧还是双侧

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具体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多数患者以单侧发病为主,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双侧同时受累。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由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或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由于梨状肌位于臀部两侧,单侧梨状肌因外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跷二郎腿)或过度使用(如跑步、跳跃)导致损伤时,通常仅引发单侧症状(如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许树才 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尿醛固酮
尿醛固酮

醛固酮降解后的主要产物为四氢醛固酮,均从尿中排出。醛固酮的分泌具有

疾病专区 更多»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更年期
高血压 冠心病 心悸 胸闷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中年男性
早泄 遗精 精液发黄 射精无力 血精 精液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