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根据婴儿在出生后数小时或数天出现的不完全肠梗阻症状,如腹部膨隆、反复呕吐及排便量少等,结合实验室检查、X线平片、钡餐造影、超声检查等综合分析,一般可以确诊。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注意与肠旋转不良、胎粪性肠梗阻等疾病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1、肠旋转不良
偶有在新生儿期突然发生肠扭转,与先天性肠狭窄不易鉴别。由于起病时先为不完全梗阻,症状较轻,呕吐发生较迟,症状逐步加重,钡剂灌肠即可鉴别。
2、胎粪性肠梗阻
在国外为新生儿肠梗阻常见原因之一,但在国内罕见。由于体内黏液腺分泌不正常,黏液稠厚,肠腔内容物积聚在远端回肠,阻塞肠腔,多表现低位肠梗阻症状。出生后即可呕吐,呕吐物暗绿色,腹胀明显,仍可有少量胎粪排出,胎粪中能看到角化上皮,X线腹部平片能看到颗粒状影。
3、肥厚性幽门狭窄
少数病例狭窄位于十二指肠壶腹上端,呕吐物不含胆汁,需与幽门狭窄鉴别,后者发病晚,X线检查无双泡征可除外。
4、其他原因导致的肠狭窄
先天性肠狭窄需与环状胰腺、肠重复畸形、腹膜带、异位的肠系膜上动脉等肠外压迫所导致的肠狭窄鉴别,主要根据钡餐造影或钡剂灌肠、超声等检查来确诊。但鉴别上述原因常较困难,经手术才能证实。
由于引起的原因不同,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
1、管腔内隔膜型狭窄
约占44%,狭窄程度颇不一致,轻度狭窄者仅略呈收缩状态,严重狭窄者在隔膜中央或侧方有一小孔,直径0.2~0.3cm。狭窄近端肠管扩张、肠壁肥厚水肿,远端肠管较细。
2、管腔外压迫型狭窄
占33%,管腔内正常,管腔外病变如畸形血管的压迫(十二指肠前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先天性环形胰腺、肠重复畸形、先天性腹腔内及腹膜后囊实性肿物等压迫造成肠狭窄。
3、管腔内外联合因素引起的狭窄
占22%,如十二指肠膜式狭窄并有肠回转不良或环形胰腺等。
普通肠镜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可以忍受的。虽然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适,但通过医生的调整和患者的准备,这些不适可以得到有效减轻。普通肠镜是一种通过肛门插入内镜,对结直肠进行直观检查的医疗手段。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腹胀、轻微的腹痛或肛门不适感,这是由于内镜在肠道内移动或充气以展开肠壁所致。这些不适感是暂时的,且随着检查的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操作,以减轻不适。对于痛阈较低或特别敏感的患者,可能会觉得普通肠镜带来的不适较为明显
肠肉外翻还没合拢是一种严重的外科状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肠道疾病、外伤或手术并发症等。针对这种情况,一般可采取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的方法来解决。一、非手术治疗1、禁食与补液:在肠道外翻未合拢的情况下,患者需要禁食以减轻肠道负担,并通过静脉补液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2、抗感染:由于肠道外翻可能导致感染,因此需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来预防感染或控制已发生的感染。3、肠道减压:通过放置肠道减压管来减轻肠道内的压力和水肿,有助于肠道的自然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