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病原菌侵袭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如侵袭胃肠道,可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等。如侵袭皮肤伤口,可表现为局部溃疡、蜂窝组织炎等。
典型症状
1、急性胃肠炎
潜伏期约1~2天,症状多较轻,低热或不发热,腹泻呈水样稀便,有腹痛而无里急后重,个别患者腹泻严重类似霍乱。2岁以下儿童可表现为痢疾样症状。大部分病例经2~5天自愈,重症可持续1~2周。
2、外伤感染
因皮肤伤口接触河水、污泥而感染。轻者仅有局部溃疡,重者可发生蜂窝组织炎。
3、败血症
患者有严重慢性疾病时,本菌可由伤口或肠道侵入血流,引发败血症,可有高热、寒战,伴有全身多处肌肉及关节疼痛等表现。
4、其他感染
本菌偶可引起术后感染、尿路感染、褥疮感染、胆囊炎、腹膜炎、肺炎、脑膜炎、坏死性肌炎和骨髓炎等。
并发症
1、脱水
因频繁腹泻导致体液大量丢失,表现为皮肤干燥、精神不振、口干、口苦、乏力、少尿等。
2、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多见于重症患者,可表现为肌肉无力、食欲不振、心悸、心律失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3、其他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败血症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坏死性肌炎、内眼病变和迁徙性脓肿等。
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嗜水气单胞菌肠胃炎。嗜水气单胞菌胃肠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的症状,腹泻呈水样稀便,伴有腹痛,无里急后重感、肛门下坠感,可伴低热。严重的患者腹泻严重时可以造成脱水症状,表现为眼窝凹陷、皮肤干燥皱缩、弹性消失、唇舌干燥、口渴、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少尿甚至无尿。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败血症,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坏死性心肌炎、迁移性脓肿等。
嗜酸细胞17.6%一般算是较高的数值。在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范围为0.5%-5%之间,显然17.6%远超过这一正常范围上限。这一数值偏高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如湿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或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原发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此外,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偏高。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