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性肠炎
腺病毒性肠炎的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诊断该病。除此以外,还需要排除其他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等疾病。

诊断依据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脓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每日≥3次。

3、实验室检查提示肠腺病毒感染。

鉴别诊断

1、轮状病毒肠炎

起病急,常伴发热等症状。粪便呈蛋花汤样或无色水样,无腥臭味,有少量黏液,镜检白细胞极少或无。无明显中毒症状,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素乱。病原学特异性检查有助于鉴别。

2、空肠弯曲菌肠炎

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夏季发病多见。粪便为黏液便或脓血便,有腥臭味。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和少量红细胞。发热、腹痛,易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血培养可鉴别。

3、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

起病急、发热、病情轻重不一。多见于婴幼儿。粪便性状多变,为黄绿色、深绿色水样、黏液样或脓血便。镜检有多量白细胞和红细胞。重者易并发败血症、休克等。血培养可鉴别。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起病急,中毒症状重,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循环衰竭。多发生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粪便为暗绿色水样便,似海水样,腹泻频繁,每日达数十次。粪便检查常可见假膜,镜检可见多量脓细胞。粪便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5、真菌性肠炎

多发生于营养不良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者。常伴有鹅口疮。粪便中含泡沫多,有时呈豆腐渣状,带有黏液。镜检可见真菌孢子和菌丝。

腺病毒性肠炎的类型

1、基于病情分类

(1)轻型:无脱水、无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失衡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电解质平衡紊乱或酸碱失衡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酸碱失衡症状。

2、基于病程分类

(1)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

疾病相关 更多»
刺猴是hpv病毒吗

刺猴寻常疣,确实是由HPV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变。寻常疣由HPV1、2、4、7等低危型别感染皮肤角质细胞所致,与引起尖锐湿疣或宫颈癌的高危型HPV,比如16/18型不同。病毒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在基底细胞层复制后形成特征性粗糙丘疹,通常表面呈"刺状"。临床诊断依据典型外观即可,无需常规HPV分型检测,但免疫抑制患者的泛发疣体需排查高危型混合感染。寻常疣传染性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或共用物品可能传播,但成人因已具备免疫力,感染率低于儿童

王霞 副主任医师
乙肝病毒在物体表面能存活多久

乙肝病毒(HBV)在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受环境条件影响,通常为7天至1个月,但在特定条件下可存活更久。HBV的体外存活能力显著强于多数病毒,其稳定性与表面是否存在有机物质、环境湿度及消毒剂类型密切相关。当病毒表面有血液或血清等有机物质时,在25℃下可存活至少7天,4℃环境下可达6个月;在干燥表面存活时间缩短至1-2周,但需紫外线照射1小时才能完全灭活。不同消毒剂对HBV的灭活效果差异显著,75%乙醇需作用10分钟,含氯消毒剂(500mg/L)1分钟即可灭活

涂鸣汉 副主任医师
乙型病毒肝炎表面抗体1000正常吗

乙型病毒肝炎表面抗体检测结果为1000mIU/mL属于正常且理想的状态,表明体内存在高水平的乙肝保护性抗体,能有效抵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无需过度担忧。乙肝表面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针对乙肝表面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属于保护性抗体,其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体内的乙肝病毒,阻止病毒感染肝细胞。一般来说,健康人群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大于10mIU/mL即视为阳性,提示具有免疫力;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持续时间越久

涂鸣汉 副主任医师
小儿甲流病毒多久会自愈

小儿甲流病毒通常1-2周可自愈。儿童感染甲流后,若体质较好且无并发症,发热、咳嗽等症状多在3-7天缓解,完全恢复需1-2周。但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或合并基础病的孩子可能症状较重,病程延长,甚至引发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可缩短病程。总结而言,小儿甲流病毒通常1-2周可自愈。家长应保证孩子休息、补充水分,若高热不退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诊。

陈晓玲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小儿胃炎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