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

功能性胃肠病为一排除性诊断,需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首先与消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鉴别,也需与产生消化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其他系统疾病相鉴别。

诊断依据

1、功能性消化不良

根据罗马标准,符合以下标准可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1)存在以下1项或多项,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感症状。

(2)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3)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2、肠易激综合征

(1)在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基础上,反复发作的腹痛,近3个月内发作至少每周1次,伴下面2项或者2项以上症状,包括与排便相关;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

(2)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

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

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

③粪便排出过程异常,如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

④黏液便。

⑤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西方国家便秘型多见,我国则以腹泻型为主。

鉴别诊断

1、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均具有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便等症状,肠易激综合征虽反复发作,但一般不会影响全身情况;而炎症性肠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消瘦、贫血、发热、虚弱等全身症状。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2、感染性腹泻

反复发作的感染性腹泻有时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难以鉴别,感染性腹泻一般有感染史,起病急,多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大便病原体培养或检测一般可明确诊断。

3、结直肠癌

腹痛或腹泻是结肠癌的主要症状,特别是直肠癌除腹痛腹泻外,常伴有里急后重或排便不畅等症,这些症状与肠易激综合征相似。结直肠癌常伴有便血,其恶性消耗症状明显,多见于中年以后,直肠指检常可触及肿块,结肠镜和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价值,活检可确诊。

4、吸收不良综合征

系小肠疾病,常有腹泻,在大便中可见脂肪及未消化的食物。

5、药物引起的消化道症状

能引起上腹部症状的药物如补钾剂、洋地黄、茶碱、口服抗生素(特别是红霉素和氨苄西林)等。减量或停药后一般可以自行缓解。以便秘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应与引起便秘的疾病鉴别,其中功能性便秘及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便秘常见,应注意详细询问病史。

6、乳糖不耐受

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与引起腹泻的疾病鉴别,其中要注意与常见的乳糖不耐受鉴别。

7、慢性胃炎

症状与体征均很难与功能性消化不良鉴别。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明显充血、糜烂或出血,甚至萎缩性改变,则常提示慢性胃炎。

8、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也可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X线钡餐发现龛影和胃镜检查观察到溃疡病灶,可明确消化性溃疡的诊断。

9、胆道疾病

慢性胆囊炎多与胆结石并存,也可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腹部B超、口服胆囊造影、CT等影像学检查多能发现胆囊结石和胆囊炎征象,可与功能性消化不良鉴别。

10、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以上腹痛或胸骨后烧灼痛或不适为主要症状,向上放散至咽喉,可由抗酸剂(至少是暂时性)缓解。

11、胃癌

胃癌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同时伴有消瘦、乏力、贫血等,提示恶性肿瘤的所谓“报警”症状,通过胃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不难确诊。

12、胰腺疾病

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引起的症状,有时亦可误作功能性消化不良。但这些患者常有持续性剧痛,向背部放射,并可有胰腺炎风险因素如大量饮酒等。

功能性胃肠病的类型

1、基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点分类

(1)餐后不适综合征:病程6个月,近3个月至少具备以下1个症状,每周至少发作3天。发生在进平常餐量后的餐后饱胀,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早饱感使其不能完成平常餐量的进食。支持诊断的条件包括上腹胀或餐后恶心或过度嗳气,可同时存在上腹疼痛综合征。

(2)上腹疼痛综合征:病程6个月,近3个月每周至少1次,必须具备以下所有症状。上腹部疼痛,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上腹部烧灼感,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支持诊断的条件包括疼痛常因进餐诱发或缓解,或发生在空腹状态,可同时存在餐后不适综合征。

疾病相关 更多»
糖尿病能吃芋头吗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芋头,但须严格把控食用量,因芋头含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易致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不利。芋头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根茎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芋头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减缓食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进而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同时,芋头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整体健康。不过,糖尿病患者在享用芋头时,必须注意控制食用量。芋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2型是什么意思

糖尿病2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需通过综合管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糖尿病2型的病因颇为复杂,既涉及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使得某些个体对糖尿病具有更高的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如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严重不足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2型发病的两大核心机制。在疾病早期,糖尿病2型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小儿胃炎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