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膜性肠炎
伪膜性肠炎的症状

本病症状发生多见于抗生素治疗4~10天内或在停用抗生素后1~2周内。起病大多急骤,轻者仅有腹泻,重者可呈暴发型。

典型症状

1、腹泻是最主要的症状,腹泻程度和次数不一,轻型病例,大便每日3~5次,可在停用抗生素后自愈。重者有大量水样腹泻,每日可达20余次。少数病例有脓血样便,或排出斑块状假膜。

2、腹痛通常发生在下腹部,呈钝痛、胀痛或痉挛性疼痛,有时很剧烈,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

3、毒血症表现包括心动过速、发热、谵妄以及定向障碍等。严重者常发生低血压、休克、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甚至急性肾功能不全。

并发症

1、中毒性巨结肠当病变广泛而严重时,肠壁张力减退,结肠蠕动消失,肠内容物与气体大量积聚,导致急性结肠扩张。当病情急剧恶化时,临床表现为毒血症明显,出现肠型、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

2、肠穿孔严重感染可导致肠壁缺血、坏死、穿孔。表现为持续性剧烈下腹痛或弥漫性全腹痛,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3、低蛋白血症肠壁炎症可使大量白蛋白渗漏至肠腔,经肠道丢失,同时由于肝脏代偿性合成不足,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明显。

4、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时会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纳差、肢体乏力。低钠血症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肌痉挛、共济失调。

相关解析
邢龙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淮北市人民医院

伪膜性肠炎症状及治疗方法

伪膜性肠炎,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粘膜坏死性炎症,故为医源性并发症,并覆有伪膜。目前已经辨别出是梭状芽孢杆菌的毒素引起。伪膜性肠炎危及生命,多发生于老年人,免疫力功能低下患者很容易发病,一旦发病,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明确诊断,再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伪膜性肠炎有什么症状

常见症状主要发生在结肠或者小肠的一种炎性反应,又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这也是由于应用大量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常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伪膜性肠炎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观看文章
陈岩 主治医师

消化内科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伪膜性肠炎大便特征是什么

伪膜性肠炎主要就是发生在结肠和小肠部位的,一种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主要是因为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或者是身体的免疫功能低下等导致出现的情况。这种患者的大便特征主要就是有水样大便,通常每天可能会达到一天30次左右,部分患者大便会排除有斑块状的伪膜。一般会有明显的下腹部出现有钝痛、胀痛,或者是有痉挛性的疼痛,也会伴有异常的恶心、呕吐和发热等表现。

观看语音
牛建海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伪膜性肠炎症状及治疗

伪膜性肠炎,在医学上又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等,是主要发生在结肠或小肠的炎症反应,是由肠道菌群失调和大量抗生素引起的疾病现象。一般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发热等症状。建议患者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确诊病情给予对症治疗,不要延误病情。平时要注意饮食健康、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适量运动。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胆碱能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论治

胆碱能性荨麻疹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多认为其发病与体内阴阳失衡、腠理不固、热邪内蕴或气血失调相关,临床常见以下证型及治法:1.风热犯表证:辨证要点是遇热、运动、情绪激动后皮肤出现风团,色红,伴瘙痒、灼热感,舌红苔薄黄,脉浮数。需疏风清热,解表止痒。常用方药有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蝉蜕、知母、石膏、牛蒡子等)。2.卫表不固证:辨证要点是风团反复发作,稍动即汗出,平素易感冒,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需要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王霞 副主任医师
辛芩颗粒治过敏性鼻炎效果怎么样

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有一定效果,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与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对药物的反应等因素相关。从中医角度看,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鼽”范畴,多由肺、脾、肾虚损,外感风寒、异气等引起,治疗以益气固表、祛风通窍为主。辛芩颗粒由细辛、黄芩、荆芥、防风、白芷、苍耳子、黄芪、白术、桂枝、石菖蒲组成,其中黄芪、白术可益气固表,桂枝、细辛能温阳散寒,黄芩可清热,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固表、祛风通窍之功,适用于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可缓解鼻痒、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黄汉超 主任医师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是什么意思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是指心脏电信号在传导过程中,右束支这一传导路径发生完全性的阻滞,导致右心室的电信号传导延迟或中断,但左心室仍能正常接受并传导电信号,从而在心电图上表现出特定的波形改变。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会发现心电图上出现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相对应的波形特征。这种阻滞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以及肺心病等。此外,部分健康人群也可能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但通常无明确病因

罗勇 主任医师
浅表性胃炎能自愈吗

浅表性胃炎有一定的自愈可能,尤其是症状较轻、诱因明确且能及时调整生活方式的患者。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的轻度慢性炎症,多由不良生活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若患者胃黏膜损伤程度较轻,且能及时去除诱因,如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减轻压力、停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等,胃黏膜自身具有修复能力,炎症可能逐渐消退,实现自愈。但如果诱因持续存在,如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未根除、不良习惯未改善,炎症可能反复发作,逐渐进展为萎缩性胃炎等更严重的胃部疾病,此时需通过药物干预才能治愈

布小玲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