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胃内异物的治疗目的是及时取出异物,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消化道功能,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异物的性状、数目、大小、滞留位置、该位置有无基础病变、有无并发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1、自然排出法
一般来说,直径较小(<2cm)、边缘圆钝的异物多可自行经肠道排出体外,如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可密切观察异物在胃肠道内的通过情况,酌情选用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物,给予液体石蜡等润滑剂,促进异物经肠道排出。
2、胃石的治疗
可给患者口服药物溶石排石,促进胃石溶解后排出体外。
(1)碱性药物:可用碱性药物使胃内结块及粘着的黏液溶解,使胃石变小、松软、易碎,利于通过幽门排出。常用药物如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服用药物时可多饮水,有助于胃石排出体外。
(2)胃动力药:胃动力不佳的患者可加用胃动力药促进胃的排空,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甲氧氯普胺等。
手术治疗
1、胃镜下取出
胃镜治疗是一种安全、便捷、痛苦小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锐利不规则的异物、有毒异物、不能自行排出、出现嵌顿者均应尽早行内镜取出异物。
2、体外冲击波治疗
(1)适用条件:适用于胃石症的治疗。
(2)具体操作:治疗前2日进流质食物,治疗时无需任何麻醉,患者饮水500ml使胃充盈,俯卧B超定位后,以冲击波冲击,一般结石会呈破碎状影。3日后B超复查,了解胃石是否排尽。
3、手术治疗
(1)适用于胃石较大、坚硬难溶,经药物治疗、内镜下碎石、微波或冲击波等治疗未能奏效,或并发较严重胃溃疡、出血、穿孔或梗阻者。
(2)异物嵌顿、刺入消化道黏膜,引起邻近血管、脏器损伤,内镜下取异物可造成穿孔、大出血等情况及出现需要手术处理的并发症。
(3)手术处理胃石引起的肠道并发症时,应常规探查胃内有无残留的胃石。
口舌生疮病因复杂,胃火、肝火均可引发,还与心火炽盛、阴虚火旺等相关。胃火上炎常因过食辛辣,致口疮伴口臭便秘;肝火多由情志不畅引起,伴有急躁易怒;心火亢盛可见舌尖溃疡、心烦失眠;阴虚火旺者口疮易反复,伴口干咽燥。从中医理论分析,足阳明胃经环绕口唇,胃火循经上炎可致黏膜溃烂;足厥阴肝经气火上扰会波及口腔;心开窍于舌,心经有热引发舌尖溃疡。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或与维生素缺乏、免疫异常等有关。辨证需结合舌脉,如胃火者舌红苔黄腻,肝火者舌边红脉弦数。日常需清淡饮食,保持情绪稳定
保和丸主要用于治疗胃热相关病症,其功效以消食、导滞主,对胃热引起的食积停滞较为适用,而胃寒者一般不建议使用。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等中药组成,其中山楂消肉食积滞,神曲化酒食陈腐之积,半夏和胃降逆,配合连翘清热散结,整体药性偏凉,适用于饮食不节导致的胃热食积,常见症状如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口臭、大便酸臭或便秘等。胃寒者多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生冷后加重,此时若服用保和丸,其寒凉药性可能加重脾胃虚寒症状。因此,用药需辨证区分胃热与胃寒,对症使用才能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