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角膜炎
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

诊断

一般根据病史,角膜树枝状、地图状溃疡灶,或盘状角膜基质炎等体征可以诊断。结膜炎、角膜炎以及细菌、真菌、棘阿米巴等原因导致的角膜炎可与病毒性角膜炎症状相似,需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结膜炎角膜炎和结膜炎都是眼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都可表现为眼部不适、流泪、眼内分泌物增加以及充血,很容易混淆。但角膜炎对视力影响明显,且病灶主要部位与结膜炎有所区别,可通过眼科检查鉴别。

2、巩膜炎巩膜炎和结膜炎相同的症状为眼睛水肿、充血。但发病部位、程度存在差异。结膜炎充血通常弥漫整个眼球,而巩膜炎仅眼睛局部会出现充血的现象;结膜炎同时还会伴有分泌物增多、眼部瘙痒、睁眼困难等症状,但巩膜炎多无此症状。

3、细菌性角膜炎症状可与病毒性角膜炎相似,在开始药物治疗前,从浸润灶刮取病变组织,涂片染色查找细菌,有助于早期病因诊断。明确的病原学诊断需要通过细菌培养进行。

4、真菌性角膜炎症状可与病毒性角膜炎相似,但眼部体征可有一定差别。根据植物性外伤的病史,结合角膜病灶的特征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检查找到真菌和菌丝可以确诊。

5、棘阿米巴角膜炎可有典型的角膜症状,但常表现为一种慢性、进行性角膜溃疡,病程可持续数月之久。从角膜病灶中取材涂片染色找到棘阿米巴原虫或从角膜刮片培养出棘阿米巴可与病毒性角膜炎进行鉴别诊断。

病毒性角膜炎的类型

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将病毒性角膜炎分为浸润期、溃疡形成期、炎症消退期、愈合期四种。

1、浸润期致病因子侵袭角膜,引起角膜缘血管网充血,炎性渗出液及炎症细胞随即侵入病变区,形成局限性灰白色混浊灶,称角膜浸润。

2、溃疡形成期病情未得到控制,浸润继续加重,浸润区角膜组织因细菌分泌的毒素或组织释放的酶的损害及营养障碍而发生变性、坏死,坏死的组织脱落形成角膜溃疡。

3、炎症消退期经过正确的治疗,抑制了致病因子对角膜的侵袭,角膜炎症逐渐消退,溃疡边缘浸润减轻,基质坏死、脱落停止。此期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

4

相关解析
李振东 副主任医师

眼科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病毒性角膜炎怎么确诊

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明显的眼刺激,如流泪、畏光、眼睑痉挛等,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角膜浸润\睫状体充血和角膜溃疡。不同类型的症状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上皮性病毒性角膜炎中,溃疡通常为树状或地图状,而在内皮性病毒性角膜炎中,溃疡通常为盘状、线状和弥漫性角膜沉积。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筋膜炎为啥打一针就好了

筋膜炎打一针就好了的现象,可能源于局部封闭治疗、内热针治疗或针灸治疗等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通过直接作用于炎症部位,能够迅速缓解疼痛,促进恢复。1.局部封闭治疗:这是筋膜炎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医生会在患处注射药物,如类固醇和局部麻醉剂。类固醇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够迅速减轻炎症和疼痛;局部麻醉剂则能立即缓解疼痛,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舒适感。2.内热针治疗:内热针技术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在针体内部加热,使针尖到针体均匀发热,并在病灶组织内形成一个热针区域

王健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