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病因尚未得到完全了解,主要由正中弓状韧带压迫腹腔动脉引起,但也可由正中弓状韧带毗邻的腹腔神经丛内过多的神经纤维组织压迫腹腔动脉导致。此外,胃排空延迟、外科手术损伤、神经源性异常也可导致本病发生。有研究表明,腰椎前凸过大等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基本病因
1、韧带压迫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主要由正中弓状韧带压迫腹腔动脉引起。正中弓状韧带是连接主动脉裂孔两侧膈肌脚的纤维韧带样结构,构成主动脉裂孔的前缘,在腹腔动脉开口上方跨过主动脉。一般认为腹腔动脉开口过高或膈肌脚附着点过低是产生压迫的基础。
2、神经压迫
正中弓状韧带毗邻发自内脏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腹腔丛(或腹腔神经节)、膈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体壁支、副交感节前纤维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这些神经也可能促成腹腔动脉压迫。
3、胃排空延迟
腹腔动脉压迫也可与胃排空延迟有关,胃排空延迟可能由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4、外科手术损伤
腹部钝挫伤和胰腺外科手术(例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很可能引起局部创伤)之后发生了获得性暂时性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
5、神经源性异常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可能是神经源性疾病,症状源于腹腔神经节压迫引起的感觉异常和交感神经刺激。
危险因素
有研究表明,腰椎前凸过大,女性、消瘦、年龄小于30岁、既往有腹部手术、吸烟、高度腹腔动脉狭窄等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脐动脉血流SD值的正常值与孕周相关,一般中孕期SD值不超过4.0,晚孕期逐渐下降,36-40周时SD值应≤3.0。SD值是脐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反映胎盘血管阻力和胎儿供血情况。随着孕周增加,胎盘血管逐渐发育完善,阻力降低,SD值也随之下降:孕24周时平均值约3.5,上限不超过4.0;孕30周后应<3.5,36-40周时正常应≤3.0。若SD值升高,可能提示胎盘功能不良、脐带异常或胎儿缺氧,需结合胎心监护、胎动情况及其他超声指标综合判断
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具体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多数患者以单侧发病为主,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双侧同时受累。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由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或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由于梨状肌位于臀部两侧,单侧梨状肌因外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跷二郎腿)或过度使用(如跑步、跳跃)导致损伤时,通常仅引发单侧症状(如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