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

诊断需血管影像学检查以证实正中弓状韧带压迫腹腔动脉,最好结合呼吸动作来实施。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其他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引起患者症状的其他可识别的原因,如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肠缺血、胃出口梗阻等。

诊断依据

对于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目前普遍认同需具备以下4个条件。

1、慢性腹痛,进食后腹痛更有意义,需排除其他因素。

2、进食减少、近期体重明显减轻。

3、上腹部血管杂音,呼气末杂音增强。

4、典型影像学证据,包括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

鉴别诊断

1、急性胆囊炎

临床表现包括长时间(超过4~6小时)稳定的剧烈右上腹或上腹正中痛、发热、腹部肌紧张、墨菲征阳性和白细胞增多。

2、胰腺炎

急性和慢性胰腺炎都可引起腹痛,且腹痛常放射至背部。大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会急性发作持续性的剧烈上腹正中痛。疼痛较为稳定,可能位于中间上腹部、左上腹,也可能呈弥漫性,少数情况还可局限于左侧。

3、胃食管反流病

大多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主诉烧心、胃内容物反流和吞咽困难。然而,某些患者也可能诉上腹正中痛和(或)胸痛。

4、慢性肠缺血

可与外周动脉疾病(PAD)或肠系膜血管炎有关。此类患者表现为餐后腹痛和体重减轻。然而,慢性肠系膜缺血常见于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和通常存在PAD其他临床表现(如跛行)的老年个体。

5、胃出口梗阻

患者可能存在餐后腹痛和体重减轻,但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发生呕吐,上消化道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梗阻。虽然已有报道称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出现了胃排空延迟,并且患者可能诉餐后饱胀,但呕吐并不明显。存在餐后腹痛和胃出口梗阻的较年轻患者可能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疾病相关 更多»
脐动脉血流sd正常值

脐动脉血流SD值的正常值与孕周相关,一般中孕期SD值不超过4.0,晚孕期逐渐下降,36-40周时SD值应≤3.0。SD值是脐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反映胎盘血管阻力和胎儿供血情况。随着孕周增加,胎盘血管逐渐发育完善,阻力降低,SD值也随之下降:孕24周时平均值约3.5,上限不超过4.0;孕30周后应<3.5,36-40周时正常应≤3.0。若SD值升高,可能提示胎盘功能不良、脐带异常或胎儿缺氧,需结合胎心监护、胎动情况及其他超声指标综合判断

高羽 主任医师
梨状肌综合征是单侧还是双侧

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具体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多数患者以单侧发病为主,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双侧同时受累。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由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或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由于梨状肌位于臀部两侧,单侧梨状肌因外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跷二郎腿)或过度使用(如跑步、跳跃)导致损伤时,通常仅引发单侧症状(如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许树才 主任医师
肘管综合征可以自愈吗

肘管综合征一般无法自愈,多因尺神经在肘管内受压或损伤引起,需通过干预解除压迫才能缓解症状,否则可能导致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肘管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包括肘部骨折畸形愈合、肘关节慢性劳损、肘管内囊肿或肿瘤等,这些因素会使肘管内压力增高,压迫尺神经,导致手部麻木、刺痛、肌肉无力甚至萎缩。若不治疗,神经受压时间过长会出现脱髓鞘改变甚至轴索变性,造成不可逆损伤。早期轻度压迫者可通过避免肘部过度屈曲、佩戴护肘、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缓解,但中重度患者需手术松解肘管、前移尺神经,才能彻底解除压迫

许树才 主任医师
腹腔气体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腹腔气体多主要由饮食因素、胃肠道疾病、不良生活习惯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引起,导致气体产生过多或排出受阻。具体而言,进食过快、暴饮暴食或食用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易产气食物,会使随吞咽进入消化道的气体增多或肠道产气增加;消化不良、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幽门梗阻等胃肠道疾病,可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气体积聚;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使胃肠蠕动减慢,气体难以排出;精神紧张、焦虑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胃肠蠕动紊乱;此外,肠道菌群失调时,有害菌发酵食物也会产生大量气体

苑伟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小儿胃炎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