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需血管影像学检查以证实正中弓状韧带压迫腹腔动脉,最好结合呼吸动作来实施。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其他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引起患者症状的其他可识别的原因,如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肠缺血、胃出口梗阻等。
诊断依据
对于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目前普遍认同需具备以下4个条件。
1、慢性腹痛,进食后腹痛更有意义,需排除其他因素。
2、进食减少、近期体重明显减轻。
3、上腹部血管杂音,呼气末杂音增强。
4、典型影像学证据,包括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
鉴别诊断
1、急性胆囊炎
临床表现包括长时间(超过4~6小时)稳定的剧烈右上腹或上腹正中痛、发热、腹部肌紧张、墨菲征阳性和白细胞增多。
2、胰腺炎
急性和慢性胰腺炎都可引起腹痛,且腹痛常放射至背部。大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会急性发作持续性的剧烈上腹正中痛。疼痛较为稳定,可能位于中间上腹部、左上腹,也可能呈弥漫性,少数情况还可局限于左侧。
3、胃食管反流病
大多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主诉烧心、胃内容物反流和吞咽困难。然而,某些患者也可能诉上腹正中痛和(或)胸痛。
4、慢性肠缺血
可与外周动脉疾病(PAD)或肠系膜血管炎有关。此类患者表现为餐后腹痛和体重减轻。然而,慢性肠系膜缺血常见于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和通常存在PAD其他临床表现(如跛行)的老年个体。
5、胃出口梗阻
患者可能存在餐后腹痛和体重减轻,但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发生呕吐,上消化道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梗阻。虽然已有报道称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出现了胃排空延迟,并且患者可能诉餐后饱胀,但呕吐并不明显。存在餐后腹痛和胃出口梗阻的较年轻患者可能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脐动脉血流SD值的正常值与孕周相关,一般中孕期SD值不超过4.0,晚孕期逐渐下降,36-40周时SD值应≤3.0。SD值是脐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反映胎盘血管阻力和胎儿供血情况。随着孕周增加,胎盘血管逐渐发育完善,阻力降低,SD值也随之下降:孕24周时平均值约3.5,上限不超过4.0;孕30周后应<3.5,36-40周时正常应≤3.0。若SD值升高,可能提示胎盘功能不良、脐带异常或胎儿缺氧,需结合胎心监护、胎动情况及其他超声指标综合判断
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具体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多数患者以单侧发病为主,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双侧同时受累。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由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或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由于梨状肌位于臀部两侧,单侧梨状肌因外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跷二郎腿)或过度使用(如跑步、跳跃)导致损伤时,通常仅引发单侧症状(如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