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三联征包括上腹痛、体重减轻、餐后痛伴呕吐,餐后痛尤其容易在呼气时出现,可伴有恶心、腹泻、晕厥等,少数患者存在精神症状及胃轻瘫等。
典型症状
1、腹痛
是最常见的主诉症状,多见于餐后,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可由运动诱发,也可在休息时发生,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痛可能具有体位性,身体前倾或膝部靠近胸部时可以减轻疼痛,而仰卧位会使疼痛加重。
2、体重减轻
大约一半患者会出现非故意性体重减轻(>9kg)。
伴随症状
1、消化道症状
可能伴随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泻或晕厥等。
2、精神症状
儿童或青少年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情绪异常等精神症状。
3、胃轻瘫
少数患者可出现胃轻瘫,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餐后持续饱胀、上腹痛等。
并发症
侧支动脉瘤:多发于腹腔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包括胰十二指肠动脉瘤、腹腔动脉瘤、胃网膜动脉瘤等,以胰十二指肠动脉瘤多见。
脐动脉血流SD值的正常值与孕周相关,一般中孕期SD值不超过4.0,晚孕期逐渐下降,36-40周时SD值应≤3.0。SD值是脐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反映胎盘血管阻力和胎儿供血情况。随着孕周增加,胎盘血管逐渐发育完善,阻力降低,SD值也随之下降:孕24周时平均值约3.5,上限不超过4.0;孕30周后应<3.5,36-40周时正常应≤3.0。若SD值升高,可能提示胎盘功能不良、脐带异常或胎儿缺氧,需结合胎心监护、胎动情况及其他超声指标综合判断
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具体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多数患者以单侧发病为主,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双侧同时受累。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由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或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由于梨状肌位于臀部两侧,单侧梨状肌因外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跷二郎腿)或过度使用(如跑步、跳跃)导致损伤时,通常仅引发单侧症状(如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