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黏膜病变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

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病因、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控制或去除诱因,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可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症治疗

1、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时,可予甲氧氯普胺或多潘立酮,以促进胃正常蠕动。

2、腹痛难忍时可予适当的解痉剂或镇痛剂缓解。

一般治疗

1、控制或去除诱因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避免使用增加胃黏膜损害的药物和措施,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2、调整止、凝血功能,预防消化道出血加重

对于止、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该对止、凝血功能的调整予以重视,包括:停止使用具有止、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药物;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

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

抑酸治疗是治疗AGML的基础,通过抑酸剂能迅速降低胃酸对黏膜的进一步损害。抑酸药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及组胺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作用很强,可使胃内达到无酸水平,对危重患者推荐经验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针剂,以防AGML病情进展,疗效优于组胺受体拮抗剂。常见的药物主要有拉唑类的,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

2、提高胃内pH值

通过抗酸药物提高胃内pH值,可以保护局部损伤的胃黏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损害。抗酸药主要有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磷酸铝凝胶等,可通过口服或胃管注入。

3、加强胃黏膜保护治疗

主要的胃黏膜保护剂有硫糖铝、前列腺素E等。

手术治疗

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本身的并发症可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无法预防AGML的复发。当出现大量出血,经药物、胃镜及血管介入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1、胃镜治疗

若经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后,病情未能改善者,应通过胃镜止血,术中可局部使用凝血酶、黏膜保护剂以及局部注射止血药物。

2、介入手术

目前,随着介入放射学理论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介入方法治疗胃肠病也成为临床工作的手段,动脉栓塞是介入手术治疗急性胃肠道出血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栓塞材料阻断血流的同时降低出血动脉的压力,使血流变慢,促进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3、外科手术

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胃部分切除术或全切除术。

疾病相关 更多»
急性乙肝能彻底治好吗

急性乙肝多数能彻底治好,尤其是成人急性感染,约90%-95%的患者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实现临床治愈且不留后遗症。成人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后,若免疫系统正常,会启动免疫应答攻击病毒,多数患者在6个月内可自发清除病毒,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产生保护性抗体,肝功能恢复正常。婴幼儿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急性感染时,因免疫系统不成熟或受损,易转为慢性乙肝,治愈率降低。急性乙肝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休息、清淡饮食、避免肝损伤药物,多数无需抗病毒治疗,仅少数重症患者需住院干预

李晖 主任医师
急性胆囊炎几天能好

急性胆囊炎的恢复时间通常在1-2周,非复杂性急性胆囊炎经及时规范治疗,1周左右症状可明显缓解;而病情复杂或出现并发症者,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2周甚至更久。一、非复杂性急性胆囊炎: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恢复时间的关键因素。单纯性急性胆囊炎,炎症局限、未出现穿孔、坏疽等并发症,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使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多数患者可较快控制炎症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小儿胃炎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