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由于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大多是自限性的,复发很少见,因此初始治疗旨在稳定患者的总体状况。对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入院时应立即开始复苏并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出血情况。对严重出血的患者要及时补液以挽救生命。如果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8mg/dl,或者出现休克或严重出血的征兆,则应进行输血治疗。对于怀疑伴有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可以使用鼻胃管进行胃减压。如果存在电解质不平衡,应适当纠正。需要行内窥镜检查的患者应在检查前明确凝血功能,若存在异常应进行纠正。
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禁食。
2、严重出血者应予重症监护。
3、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时引起窒息。
4、大量出血在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进流质。
5、必要时输血以补充血容量及纠正休克,稳定生命体征。
6、多数患者出血后常有低热反应,一般无需使用抗生素。
药物治疗
1、止吐镇静
可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或地心泮。
2、药物止血
冰盐水灌注、口服去甲肾上腺素溶液。
3、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乙溴替丁和米吩替丁等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等可降低胃酸分泌、促进伤口愈合。
4、其他止血治疗
动脉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或从动脉导管注入栓塞剂(如明胶海绵或硅胶小球等)可达到止血目的。在止血过程中,同时进行原发病处理。
手术治疗
黏膜撕裂严重、出血量大的患者,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内镜下止血
(1)基本过程:医生会通过静脉给药让患者放松,可能还会用口喷雾剂或含漱剂麻痹口腔黏膜,并用塑料口垫保护牙齿。然后,医生会将末端带摄像头和光源的细管经口伸入食管和胃,观察食管和胃出血部位,最后通过内镜止血。详细过程包括内镜下局部药物喷洒;局部注射;高频电凝止血;热探头止血;止血夹应用;内镜下激光治疗;内镜微波止血;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动脉灌注药物。
(2)注意事项:非情况危急、症状严重的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患者,采取内镜下止血治疗前,医生会告诉患者,是否需停止饮食、哪些日常用药需停止。患者务必尽早阅读相关医嘱,因为某些药物可能需在治疗前1周就停用。如在准备阶段遇到困难,请告知医生。治疗后需观察1小时-2小时,直到药效消退。短时间内不宜驾驶或工作。
2、血管造影后栓塞治疗
如患者出血不止,胃镜检查又未能发现出血灶,应选择血管造影栓塞治疗,即将血管造影导管尽量接近动脉,多为胃左动脉,然后从导管注入明胶海绵和硅胶小球等,20分钟后重复造影了解出血情况,若仍有造影剂外溢,可重复注入栓塞剂。
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具体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多数患者以单侧发病为主,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双侧同时受累。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由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或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由于梨状肌位于臀部两侧,单侧梨状肌因外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跷二郎腿)或过度使用(如跑步、跳跃)导致损伤时,通常仅引发单侧症状(如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肘管综合征一般无法自愈,多因尺神经在肘管内受压或损伤引起,需通过干预解除压迫才能缓解症状,否则可能导致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肘管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包括肘部骨折畸形愈合、肘关节慢性劳损、肘管内囊肿或肿瘤等,这些因素会使肘管内压力增高,压迫尺神经,导致手部麻木、刺痛、肌肉无力甚至萎缩。若不治疗,神经受压时间过长会出现脱髓鞘改变甚至轴索变性,造成不可逆损伤。早期轻度压迫者可通过避免肘部过度屈曲、佩戴护肘、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缓解,但中重度患者需手术松解肘管、前移尺神经,才能彻底解除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