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血常规、影像学和内镜加活检病理检查的结果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肠道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症、嗜酸性肉芽肿等疾病。
诊断依据
1、Talley提出的标准
(1)存在胃肠道症状。
(2)活检病理显示从食管到结肠的胃肠道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部位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有放射学结肠异常伴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除外寄生虫感染和胃肠道外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如结缔组织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Crohn病、淋巴瘤、原发性淀粉样变性、Menetrier巨大肥厚性胃炎等。
2、Leinbach提出的诊断标准
(1)进食特殊食物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和体征。
(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组织学证明胃肠道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浸润。
鉴别诊断
1、肠道寄生虫感染
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钩虫、蛔虫、旋毛虫、华支睾吸虫、包虫等所致的寄生虫病,可以引起各种非特异性消化系统症状,同时由于蠕虫在组织中移行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程度与虫体,特别是幼虫侵入组织的数量和范围相平行,当蠕虫移行停止后,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症多消失。通过反复多次粪便检查,可进行鉴别。
2、嗜酸性肉芽肿
多见于50~60岁患者,最常累及胃窦和小肠,呈局限性肿块,以幽门梗阻或肠套叠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不增多,患者多无过敏史。病理组织检查为嗜酸性粒细胞混于结缔组织基质中,病理学特点为黏膜下层的结节或息肉内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沿毛细血管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向心性增生,伴有不同程度的嗜酸细胞浸润。
3、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症(HES)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疾病,可以累及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症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有时很难鉴别,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症可累及肝脏、胃肠道,弥漫性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也可累及胃肠道外的器官。可根据患者病史、过敏史、影像学检查、胃镜、肠镜等进行鉴别。
1、基于部位分类
(1)局限性:多见于中老年,病变仅累及胃,约占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26%,此型又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胃窦部最常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等,胃内的肿块可以导致恶变或胃流出道梗阻。
(2)弥漫性:多见于中青年,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发作有规律,可能与进食某些食物有关,约50%患者可出现肠梗阻表现。
2、基于浸润程度分类
(1)黏膜型:病变主要累及胃肠黏膜,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嗜酸细胞浸润。患者可有过敏性病史,血IgE浓度升高及血清白蛋白降低,其临床表
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一种特殊类型,为物理性荨麻疹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为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部位如面部及手、唇、舌等部位出现风团或斑块状水肿。重者还可有手麻、唇麻、胸闷、心慌、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症状,多为速发型。寒冷性荨麻疹可以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较为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神经性脑鸣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描述为头部或耳部出现的嗡嗡声、呼啸声或嘶嘶声。这种声音并不是外界环境中真实存在的声音,而是由大脑中的神经信号引发的一种主观感觉。神经性脑鸣可能伴随着头痛、眩晕、焦虑和失眠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治疗神经性脑鸣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可能会考虑给患者开具抗抑郁药物、镇静剂或镇痛剂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头痛症状,从而缓解神经性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