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血常规、影像学和内镜加活检病理检查的结果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肠道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症、嗜酸性肉芽肿等疾病。

诊断依据

1、Talley提出的标准

(1)存在胃肠道症状。

(2)活检病理显示从食管到结肠的胃肠道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部位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有放射学结肠异常伴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除外寄生虫感染和胃肠道外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如结缔组织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Crohn病、淋巴瘤、原发性淀粉样变性、Menetrier巨大肥厚性胃炎等。

2、Leinbach提出的诊断标准

(1)进食特殊食物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和体征。

(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组织学证明胃肠道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浸润。

鉴别诊断

1、肠道寄生虫感染

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钩虫、蛔虫、旋毛虫、华支睾吸虫、包虫等所致的寄生虫病,可以引起各种非特异性消化系统症状,同时由于蠕虫在组织中移行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程度与虫体,特别是幼虫侵入组织的数量和范围相平行,当蠕虫移行停止后,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症多消失。通过反复多次粪便检查,可进行鉴别。

2、嗜酸性肉芽肿

多见于50~60岁患者,最常累及胃窦和小肠,呈局限性肿块,以幽门梗阻或肠套叠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不增多,患者多无过敏史。病理组织检查为嗜酸性粒细胞混于结缔组织基质中,病理学特点为黏膜下层的结节或息肉内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沿毛细血管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向心性增生,伴有不同程度的嗜酸细胞浸润。

3、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症(HES)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疾病,可以累及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症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有时很难鉴别,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症可累及肝脏、胃肠道,弥漫性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也可累及胃肠道外的器官。可根据患者病史、过敏史、影像学检查、胃镜、肠镜等进行鉴别。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类型

1、基于部位分类

(1)局限性:多见于中老年,病变仅累及胃,约占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26%,此型又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胃窦部最常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等,胃内的肿块可以导致恶变或胃流出道梗阻。

(2)弥漫性:多见于中青年,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发作有规律,可能与进食某些食物有关,约50%患者可出现肠梗阻表现。

2、基于浸润程度分类

(1)黏膜型:病变主要累及胃肠黏膜,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嗜酸细胞浸润。患者可有过敏性病史,血IgE浓度升高及血清白蛋白降低,其临床表

疾病相关 更多»
传明酸精华液可以去黄褐斑吗

传明酸精华液一般不可以完全去除黄褐斑,只对黄褐斑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传明酸即氨甲环酸,能够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减少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从而抑制黄褐斑的形成;同时,它还可以改善局部血管的异常状态,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因子对黑素细胞的刺激,抑制黑色素的过度生成与沉积。临床研究也表明,外用或口服传明酸在黄褐斑治疗中具有一定效果。然而,黄褐斑的形成受遗传、内分泌、紫外线照射、情绪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成因复杂,传明酸精华液无法解决所有致病因素,所以仅靠传明酸精华液难以将黄褐斑完全去除

刘仲荣 主任医师
酒石酸片会加重抑郁症吗

酒石酸片通常不会加重抑郁症,但需明确其具体药物类型,部分药物可能存在影响情绪的潜在风险。酒石酸片本身并非单一药物,而是指含有酒石酸盐成分的药物统称,如酒石酸美托洛尔、酒石酸托特罗定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心血管、泌尿系统等发挥药效,一般不直接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情绪调节。但若患者长期服用且存在基础心理问题,或药物引发疲劳、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可能间接影响情绪状态,需结合个体情况评估。若患者服用酒石酸类药物后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症状,或原有抑郁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

徐莉萍 主任医师
胆碱能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论治

胆碱能性荨麻疹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多认为其发病与体内阴阳失衡、腠理不固、热邪内蕴或气血失调相关,临床常见以下证型及治法:1.风热犯表证:辨证要点是遇热、运动、情绪激动后皮肤出现风团,色红,伴瘙痒、灼热感,舌红苔薄黄,脉浮数。需疏风清热,解表止痒。常用方药有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蝉蜕、知母、石膏、牛蒡子等)。2.卫表不固证:辨证要点是风团反复发作,稍动即汗出,平素易感冒,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需要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王霞 副主任医师
辛芩颗粒治过敏性鼻炎效果怎么样

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有一定效果,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与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对药物的反应等因素相关。从中医角度看,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鼽”范畴,多由肺、脾、肾虚损,外感风寒、异气等引起,治疗以益气固表、祛风通窍为主。辛芩颗粒由细辛、黄芩、荆芥、防风、白芷、苍耳子、黄芪、白术、桂枝、石菖蒲组成,其中黄芪、白术可益气固表,桂枝、细辛能温阳散寒,黄芩可清热,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固表、祛风通窍之功,适用于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可缓解鼻痒、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黄汉超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小儿胃炎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