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血常规、影像学和内镜加活检病理检查的结果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肠道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症、嗜酸性肉芽肿等疾病。

诊断依据

1、Talley提出的标准

(1)存在胃肠道症状。

(2)活检病理显示从食管到结肠的胃肠道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部位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有放射学结肠异常伴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除外寄生虫感染和胃肠道外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如结缔组织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Crohn病、淋巴瘤、原发性淀粉样变性、Menetrier巨大肥厚性胃炎等。

2、Leinbach提出的诊断标准

(1)进食特殊食物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和体征。

(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组织学证明胃肠道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浸润。

鉴别诊断

1、肠道寄生虫感染

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钩虫、蛔虫、旋毛虫、华支睾吸虫、包虫等所致的寄生虫病,可以引起各种非特异性消化系统症状,同时由于蠕虫在组织中移行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程度与虫体,特别是幼虫侵入组织的数量和范围相平行,当蠕虫移行停止后,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症多消失。通过反复多次粪便检查,可进行鉴别。

2、嗜酸性肉芽肿

多见于50~60岁患者,最常累及胃窦和小肠,呈局限性肿块,以幽门梗阻或肠套叠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不增多,患者多无过敏史。病理组织检查为嗜酸性粒细胞混于结缔组织基质中,病理学特点为黏膜下层的结节或息肉内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沿毛细血管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向心性增生,伴有不同程度的嗜酸细胞浸润。

3、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症(HES)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疾病,可以累及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症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有时很难鉴别,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症可累及肝脏、胃肠道,弥漫性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也可累及胃肠道外的器官。可根据患者病史、过敏史、影像学检查、胃镜、肠镜等进行鉴别。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类型

1、基于部位分类

(1)局限性:多见于中老年,病变仅累及胃,约占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26%,此型又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胃窦部最常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等,胃内的肿块可以导致恶变或胃流出道梗阻。

(2)弥漫性:多见于中青年,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发作有规律,可能与进食某些食物有关,约50%患者可出现肠梗阻表现。

2、基于浸润程度分类

(1)黏膜型:病变主要累及胃肠黏膜,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嗜酸细胞浸润。患者可有过敏性病史,血IgE浓度升高及血清白蛋白降低,其临床表

疾病相关 更多»
燕窝果是凉性还是热性

燕窝果性质偏凉,属于凉性水果,但具体寒性程度因人而异,体质偏热者适量食用可清热降火,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者过量食用可能引发不适。燕窝果的凉性特质源于其性味归经属性。中医认为,燕窝果性味甘、酸,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降火、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其凉性可中和体内热邪,缓解热病口渴、烦躁等症状,适合体质偏热或夏季食用。然而,凉性食物易伤阳气,若体质偏寒(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或脾胃虚弱(如易腹泻、腹胀)者过量食用,可能加重体内寒气,导致胃痛、胃胀、腹泻等不良反应

李红梅 主任医师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是什么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通常表示人体曾感染过巨细胞病毒,目前多处于感染恢复期或已获得终身免疫,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人体会先后产生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在感染中后期或恢复后产生,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因此,IgG抗体偏高说明既往感染过巨细胞病毒,而非现症感染。健康人群中多数人曾隐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尤其是免疫功能正常者,这种情况通常无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

李晖 主任医师
轴性近视如何控制治疗

轴性近视的控制治疗需结合光学矫正、行为干预、药物辅助及手术治疗,通过多维度措施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进展。1.光学矫正:框架眼镜是最基础且常用的矫正方式,需定期验光并更换合适度数的镜片。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塑形镜则能更精准地贴合角膜,其中OK镜通过夜间佩戴塑形角膜,白天可暂时提高裸眼视力,同时对青少年近视进展有较好的控制效果。2.行为干预: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眺望20英尺外的物体

李建良 副主任医师
氨甲环酸湿敷可以祛斑吗

氨甲环酸湿敷在医生指导下可辅助祛斑,尤其对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等有一定改善作用,但需严格遵循用药规范并注意潜在风险。氨甲环酸作为纤维蛋白溶解酶抑制剂,其祛斑机制主要基于三方面:一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合成,从源头阻断色斑形成;二是发挥抗纤溶作用,降低紫外线诱导的色素沉着风险;三是具备抗炎特性,可改善红血丝、玫瑰痤疮等伴随的色素问题。临床研究表明,外用3%-5%浓度的氨甲环酸溶液湿敷,其祛斑效果与氢醌相当,但刺激性更低,尤其适合敏感肌人群

刘仲荣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小儿胃炎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