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静脉曲张
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

胃底静脉曲张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同时判断患者有无并发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能性。并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出血性胃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炎等肝病病史。

2、临床表现

患者有食欲减退、腹胀、乏力、肝区疼痛、黄疸、皮肤色素沉着、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状。

3、辅助检查

(1)X线钡剂造影检查

造影表现为黏膜增宽呈串珠状或蚯蚓状充盈缺损,管壁柔软,舒张度良好,管腔边缘不光滑。

(2)CT

①CT平扫表现为食管和胃底出现多发结节状、条状软组织密度影。

②CT增强表现为食管和胃底壁内曲张静脉明显强化呈蚯蚓状,黏膜下曲张静脉突向管腔,食管、胃底周围静脉呈葡萄样扩张的血管团。

(3)超声影像检查

造影前后,病变处与周围相支持的结缔组织有明显的区别,相对的,轻者黏膜厚度没特别变化,但中重度患者黏膜厚度增大明显。

(4)胃镜检查

可见黏膜下血管增粗,呈红色、蓝色、青色或白色,蛇形迁曲或呈串珠状、结节状隆起,沿食管长轴分布,在食管胃连接部最明显,并向上延伸。

鉴别诊断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需要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出血性胃炎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鉴别。

胃底静脉曲张的类型

基于国内Palmer分级法分类:

1、轻度

曲张静脉局限于食管下端,呈蛇形扩张,不向食管腔凸出,血管最大直径<3mm。

2、中度

曲张静脉扭曲呈结节状隆起,范围不超过食管中段,血管最大直径在3~6mm。

3、重度

曲张静脉呈明显的结节状隆起,以致阻塞部分管腔,其范围超过中段,并累及胃底,血管最大直径≥6 mm。

相关解析
李承志 副主任医师

介入与血管外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型

胃底食道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导致的,根据它的不同程度,可以分为轻、中、重三个型。轻型的胃底食道静脉曲张,主要是曲张的程度比较轻,主要是直行的或者是较细的静脉凸起,这个是没有红色征的;另外就是中型,就是是二型的胃底食道静脉曲张,这种静脉曲张是直行的或者较细的静脉曲张,伴有红色征,或者是更粗的像蛇形或者蚯蚓形的迂曲的静脉曲张,没有红色征,这是中度的胃底食道静脉曲张;重度的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就是蜿蜒迂曲的蛇形、蚯蚓形甚至是静脉瘤形的静脉曲张,曲张程度很重,血管直径很粗。这里提到了一个专业术语就是红色征,它其实是胃镜下的专业术语,就是血管表面出现陈旧性的出血点,或者是有预见的出血倾向,就叫红色征。

观看视频
疾病相关 更多»
小腿静脉曲张能自愈吗

小腿静脉曲张通常无法自愈。静脉壁弹性纤维和肌组织的萎缩、瓣膜的硬化是结构性损伤,单纯依靠身体自我修复能力无法恢复。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壁薄弱、瓣膜功能不全或静脉内压持续升高等因素导致静脉扩张、迂曲的病理状态,其病理改变不可逆,且会随时间逐渐加重。早期症状较轻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辅助治疗可能缓解进展,但无法完全逆转已形成的静脉结构异常。静脉曲张的不可自愈性源于其病理机制。例如,长期静脉高压会导致中层弹力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静脉壁变薄扩张,这种改变无法通过非医疗手段逆转

王海洋 主任医师
胃咕噜咕噜响怎么回事

胃咕噜咕噜响在医学上称为肠鸣音,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由饥饿、饮食不当、胃肠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1.正常生理现象:肠道正常蠕动时会产生肠鸣音,一般每分钟4-5次,通常不明显,在安静状态下可能被感知。2.饥饿:饥饿时胃酸分泌增加,刺激胃肠蠕动加快,导致肠鸣音增强,发出咕噜声。3.饮食不当: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或进食过快吸入大量空气,会使肠道内气体增多,引发肠鸣音亢进。4.胃肠疾病: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会影响胃肠正常蠕动节律,使肠鸣音变得频繁响亮

布小玲 副主任医师
相关手术 更多»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小儿胃炎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