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首先根据病史及消化系统相关检查,明确原发疾病的诊断。同时结合精神症状的性质、特点等,可初步诊断为本病。消化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属于排除性诊断,医生需除外引发精神障碍的其他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较多,目前认为较典型的如下:
1、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又称肝脑综合征,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严重的躯体症状和神经精神症状为突出特征的综合征。因为肝功能与脑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旦肝功能严重受损,临床上便可出现精神症状。精神症状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最常见于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也可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本病是多种肝脏疾病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据发病原因、起病缓急、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发病诱因不同,临床可分为急性、慢性、持续3种类型。
2025年9月22日将迎来第15个“国际发作性睡病日”。发作性睡病作为一种罕见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学习、情绪调节及社交功能,其典型临床表现为日间难以抗拒的嗜睡、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等症状。该病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但受公众认知水平限制,临床普遍面临误诊率高、确诊周期长的困境。
13个月脑瘫患儿可能表现出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语言及认知障碍等症状,需结合具体行为综合判断。13个月大的正常婴儿通常已能独坐、爬行甚至尝试站立,而脑瘫患儿可能无法完成这些动作,或动作笨拙、不协调。肌张力异常是脑瘫的核心特征,表现为肌肉僵硬或松软无力,例如患儿可能持续握拳、四肢屈曲困难,或身体松软难以维持坐姿。姿势异常也较为常见,如仰卧时头后仰、下肢伸直,或俯卧时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扶站时可能出现足尖着地、双腿交叉等异常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