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过敏性紫癜
小肠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目的是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注意防止感染,消除局部病灶(如扁桃体炎等),驱除肠道寄生虫,避免接触可能致敏的食物及药物等。

对因治疗

寻找并去除诱发过敏性紫癜的因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1、避免再次接触和进食引起过敏的药物、食物及其他物质。

2、预防或消除原发感染病灶。

3、治疗肠道寄生虫。

对症治疗

1、腹痛较重者可予阿托品或山茛菪碱(654-2)口服或皮下注射。

2、呕吐严重者可用止吐药如苯海拉明、东莨菪碱等。

3、伴发呕血、便血者,可用奥美拉唑等治疗。急性期治疗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2、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加重消化道溃疡和出血。

3、补液和营养支持。

4、出血较多时进行成分输血。

5、腹痛明显者使用解痉镇痛药,如阿托品、丁溴东莨菪碱、莨菪碱、匹维溴铵、奥替溴铵等。

6、有消化道出血时,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等药物来止血。

药物治疗

1、抗变态反应药物

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常用药物有维生素C、芦丁、10%葡萄糖酸钙。

2、抗组胺类药物

传统抗组胺药是H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常用药物有异丙嗪、盐酸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新型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

3、抗酸药

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消化道出血。如有胃出血时,可用抗酸药。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

4、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有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减轻炎症渗出、改善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常用药物有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5、免疫抑制剂

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试用免疫抑制剂,特别是合并肾脏损害的患者。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中医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小肠过敏性紫癜时,主要采用辨证治疗、随症加减、单验方和食疗等方法。针对其病因病机及证候虚实、病情轻重而辨证论治。此外,还会据证适当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之品,以加强疗效。

1、辩证治疗

(1)风热伤络

①症状:腹痛、便血色红,皮肤紫斑,色较鲜红,略高出皮肤,或有痒感,伴有发热、头痛、咽干喉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②治法: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③方药:银翘散加减。若咽痛者,加元参、马勃以清利咽喉;便血明显者,加生地榆、茜根以清热止血;瘙痒明显者,加薄荷、白蒺藜、白鲜皮以疏散风热;血热盛者加赤芍、紫草以清热凉血;邪热阻滞经络酌,加秦艽、木瓜、桑枝等疏经通络。

(2)血热妄行

①症状:腹痛、便血,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②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③方药:凉血清肠汤(自拟)、十灰散加味。若热毒炽盛、发热、出血广泛者,加生石膏、败酱草、紫草,冲服紫雪丹以清热凉血;腹痛明显,加元胡、川楝子以活血定痛;便血较重者,加银花炭、三七参以凉血、活血止血。

(3)肠道湿热

①症状:便血紫黯,大便不畅或稀溏,肛门灼热,伴有腹痛,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班块,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②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③方药:地榆散(验方)、清肠化湿汤(自拟)加减。若腹痛明显,加白芍、元胡以行气缓急止痛;伴腹胀者,加槟榔以行气消胀;便血日久,湿热未尽而营阴已亏,应清热化湿配合补益阴血,选加阿胶、生地、当归等,或选用清脏汤或脏连丸。

(4)血瘀肠腑

①症状:病情反复发作,脐周腹部疼痛,痛处固定不移,或大便色黑,舌质暗紫,或有瘀斑、瘀点,舌苔白,脉沉涩或弦紧。

②治法:活血化瘀,宁肠止血。

③方药:化瘀止血宁肠汤(自拟)加减。若腹痛明显者,加五灵脂以活血定痛;伴腹胀者,加广木香、厚朴以理气消胀;伴血虚者,加阿胶、熟地以补养阴血。

(5)阴虚火旺

①症状:便血,腹痛,常伴皮肤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②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③方药:茜根散加味。若阴虚较甚者,可加玄参、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清热止血;便血明显者,加生地榆、茜根以凉血止血;腹痛较著者,加元胡、川楝子以行气活血止痛;潮热可加地骨皮、白薇、秦艽清退虚热;若表现肾阴亏虛而火热不甚,证见腰膝酸软、头晕乏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改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酌加侧柏叶、槐花、仙鹤草、地榆、紫草等凉血止血,化瘀消斑。

(6)气虚不摄

①症状:便血黯黑,反复发生肌衄,腹中作痛,久病不愈,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②治法:补气摄血。

③方药:归脾汤加味。若便血明显者,可酌情选加棕榈炭、槐花炭、地榆炭、黑蒲黄、炮姜炭、白及等,以增强止血的作用;若经治便血好转,仍有腹痛,属气虚血瘀者,可用益气化瘀理肠汤;若久治不愈或间断反复发作者,常见卫气不固证,治疗时加用益气固表之玉屏风散,有利于改善症状以及减少本病的复发;如属脾肠虚寒者,可用黄土汤加减。

2、单验方

(1)马齿苋参饮

①适用于:血热妄行之小肠过敏性紫癜。

②组成:马齿苋,玄参,鲜藕。

③功效:清肠凉血。

(2)大枣藕节汤

①适用于:气虚不摄之小肠过敏性紫癜。

②组成:藕节,大枣

③功效:补气止血。

(3)赤芍生地银花饮

①适用于:阴虚火旺之小肠过敏性紫搬。

②组成:生地黄,金银花,赤芍,蜂蜜。

③功效:养阴清热凉血。

3、食疗

(1)兔肉炖红枣

①适用于:病后属气血两虚者。

②原料:免肉,红枣,红糖。

③功能:补气养血止血。

(2)猪皮柿叶汤

①适用于:本病属阴虚火旺者。

②原料:鲜猪皮,柿树叶。

③功能:滋阴降火,安络止血。

(3)花生衣煎子

①适用于:本病属血热妄行者。

②原料:花生衣,红枣。

③功能:补血,凉血,止血。

以上中医疗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疾病相关 更多»
山药过敏一般多久消失

山药过敏后的症状缓解时间与过敏程度密切相关,症状轻的经及时处理,几小时到一天左右可缓解;症状严重的则需就医治疗,恢复时间可能长达3-7天甚至更久。如果过敏症状较轻,仅出现轻微的皮肤瘙痒、红斑等,在避免接触山药后,通过及时清洗接触部位,再涂抹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物,同时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可能在几个小时到一天左右症状就会逐渐缓解、消失。若过敏症状较为严重,出现了大面积的皮疹、肿胀,甚至伴有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恢复时间可能较长,可能需要3-7天,甚至更长时间

黄汉超 主任医师
胆碱能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论治

胆碱能性荨麻疹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多认为其发病与体内阴阳失衡、腠理不固、热邪内蕴或气血失调相关,临床常见以下证型及治法:1.风热犯表证:辨证要点是遇热、运动、情绪激动后皮肤出现风团,色红,伴瘙痒、灼热感,舌红苔薄黄,脉浮数。需疏风清热,解表止痒。常用方药有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蝉蜕、知母、石膏、牛蒡子等)。2.卫表不固证:辨证要点是风团反复发作,稍动即汗出,平素易感冒,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需要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王霞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小儿胃炎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