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凡新生儿有口吐白沫、生后每次喂奶均发生呕吐或呛咳、青紫等现象,再加以母亲有羊水过多史或伴发其他先天畸形,即应考虑有先天性食管闭锁可能,结合影像学检查可确诊。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先天性食管狭窄、食管蹼、短食管和胸胃、贲门失弛缓症等疾病。
鉴别诊断
1、先天性食管狭窄
可单发或多段狭窄,严重狭窄者生后不久即可有吞咽困难,咽下后呕吐及呛咳,轻症可无症状。试验性置入胃管,有阻力或置入困难。经胃管注入少量碘油行食管造影,可显示狭窄段,其上方食管轻度扩张。食管镜检查可见狭窄段。轻症可行食管环形扩张术,重者需将狭窄段切除,行食管成型术。
2、食管蹼
极罕见,由于食管形成时,空化不全,形成中间有孔道的、沿食管内壁的横膈膜。表现为吞咽缓慢,反复发生呕吐及呛咳。X线食管造影可见膈膜凸入食管腔内,蹼上方食管略扩张,呈漏斗形。食管镜检查可见蹼如隔状,中间有环形狭窄孔。治疗可行狭窄孔扩张术。
3、短食管和胸胃
食管随着胸腔的发育不断增长,胃也逐渐下移,如发育障碍,贲门及部分胃可被以后形成的横膈固定于胸部,使食管长度缩短。食管也可发生进行性纤维性变,逐渐缩窄变细,多于新生儿期发病。表现为吞咽困难,食后呕吐。食管钡餐造影显示贲门位于膈肌以上,位置不变、食管不能达到膈肌、食管和胃交接处在第7、8胸椎处。食管镜可见上端轻度扩张,也可有食管炎表现,胃黏膜皱襞在膈肌上方出现。可采用体位(半坐位)疗法,有狭窄者行扩张疗法,无效者需行狭窄段切除。
4、贲门失弛缓症
由于食管下段及贲门的肌间神经节细胞缺如或退变,导致弛张功能不全,引起反复呕吐。在新生儿期并非罕见。生后数月内出现呕吐,逐渐加重,但一般状况好,严重者可引起肺炎及营养不良。食管造影可见食管下段及贲门明显狭窄,上段极度扩张,呈漏斗状。可采用体位治疗(半坐位),严重者行食管扩张手术治疗。
先天性食管闭锁通常采用Gross五型分类法。
1、Ⅰ型
食管上端闭锁、下端闭锁,食管与气管间无瘘管,约占6%。
2、Ⅱ型
食管上端闭锁与气管间形成瘘管,下端闭锁,约占2%。
3、Ⅲ型
食管上端闭锁,下端与气管相通形成瘘管,此型临床最常见,约占85%;对于食管两盲端间距离>2cm为Ⅲa型,食管两盲端间距离<2cm为Ⅲb型。
4、Ⅳ型
食管上、下端闭锁且均与气管相通形成瘘管,约占1%。
5、Ⅴ型
食管无闭锁,但有气管食管瘘,形成H型瘘管,约占6%。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异常不要惊慌,应及时确诊检查、及时治疗、定期复查、还要长期管理,确保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一般治疗需持续终身。1.确诊检查:筛查异常只是初步提示,需进一步通过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查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等指标,明确是否患病。若TSH明显升高,FT4降低,基本可确诊。2.及时治疗:一旦确诊,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治疗开始时间越早,越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避免因甲状腺激素缺乏影响脑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智力低下
如果是早期食管癌,在经过规范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存活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可能只能存活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平均生存时间可能在1-3年。早期食管癌肿瘤多局限于食管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未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及远处转移。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外科手术根治切除,能有效清除肿瘤细胞,术后根据情况辅以放化疗巩固疗效、降低复发风险。规范治疗后,多数患者治疗效果良好,长期生存几率高,许多人可存活10年、20年甚至更久